一、农业生产
(一)生产工具
佤族的农业生产工具是铁、木、竹并用,主要生产工具有长刀、砍刀、斧子、镰刀、条锄、板锄、小铲、矛、犁头、背箩、篾笆、簸箕、筛子、竹槽、竹筒、囤箩、炕笆等。其中,一些生产工具的用途主要如下:
砍刀:用以砍伐树枝、树蓬、竹蓬及杂草;矛:有竹、木两种,用以掘穴播种。小铲:铁制器,用以松土、除草;绳索:有竹篾与树皮索两种,用以捆绑稻谷秆;竹箩:用以背负谷物和木材;大口袋:用以装(背)稻谷;竹筒与囤箩:用以保存谷物及种子;炕笆:用以烘烤粮食及其他食物。
(二)耕作制度
佤族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分工不明显,手工业还没有脱离农业,虽采集和狩猎活动普遍存在,但在经济生活中已不起重要作用。佤族生活在山区、半山区,气候比较温和,雨量充沛,常年雨量在1500~3000毫米,集中降于5~10月份,这段时间称之为雨季。其余月份雨量很少,就称为干季。
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过去佤族主要种山地,农作物以旱谷、小米、玉米、荞麦和豆类为主。佤族种的山地(旱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刀耕火种地,也叫“懒火地”,其种植方法为砍伐森林、割除杂草,晒干就放火烧,不铲不挖,只是在灰烬中点播种子即可,佤族人民多采取轮歇耕作。为了保证植被不受破坏,轮歇地耕种1年,休耕10年后再种,其作业过程与宗教祭祀同步,目前这种地已逐渐减少。另一类是人挖或者用牛犁耕的旱地,这种地需要将土深挖敲碎,捡草拾石后,才能播种,播种季节一般在春节后。现在兴修了水利,水田增多,稻田作业分饱水田和雷响田两种,饱水田常年有水。由于佤族田地大多地处山坡或低洼处,这些区域的田地多半是雷响田,即主要依靠雨水灌溉为主的水田。以种植水稻、杂交稻为主。水稻田的耕作普遍实行三犁两耙制,除草两次。施用牛粪与绿叶混合腐烂的农家肥,不用人粪。

(三)耕作礼仪
佤族人的播种季节一般在春节后,播种前要先举行引水、改火、祭社、做鬼等活动。
引水通常是在春节前几天,选择属兔或者属龙的日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引水那天,每户出一个劳动力、一棵竹子,集体去修饮水沟、搭水槽。这是节日内容之一,也是一次公益劳动。
改火通常是在春节前一天,全寨子各个氏族的长老,到各家各户收集“旧火”。各家从火塘里撮一点火灰,再从屋檐下拔几根茅草,加上一点旧布或者旧棉花,交给收集“旧火”的老人。由老人集中起来后朝寨外日落方向丢去。寨外日落方向有指定地点,此处有一小水潭,也称为“灭火潭”。老人们去丢“旧火”时,要带一条纯黑毛的公狗,或者纯黑毛的公鸡祭天神。到了“灭火潭”边,老人用竹笋壳把收集的“旧火”裹拢,然后点火将它燃着,再把那包笋壳连同火丢进潭里漫熄。将狗或鸡宰了,把血滴进潭里,然后就在潭边煮狗肉或鸡肉稀饭。饭熟后,要卜卦,以占卜来年的火情。佤族人认为丢了“旧火”后就可以消除来年的火灾,然后再以摩擦取火的原始方法取得“新火”。
佤族认为“社”是土地之神。“社”佤语称“莫伟”,每个佤族寨子都要有自己的“莫伟”。一个寨子的兴衰都是由“莫伟”来主宰。一个村寨或者部落的兴旺、粮食丰收、灾难祸害等,都与“莫伟”密切相关。每个佤族村寨的右上方都有代表“社”神的社树和神林,林中树旁搭有一小间草棚,称为“社房”。这里树木参天,杂草丛生,蚊蝇乱飞,阴森森的。在播种之前举行的祭社仪式很隆重,通常由寨子里的大头人“达葛若”来主持。祭社一般把红公鸡或猪带到“社房”里杀了。祭社时由大头人“达葛若”代表全寨子人向社神献祭,并祈求社神的佑助。
播种祭过社以后,由寨子中负责生产和行政事务的头人“甲官”选择吉祥日子先去播种。在“甲官”要拿出谷种去播种的前一天或当天,寨子里所有有枪、有弩的男人就到寨子门边指定的一棵大树上放枪、射弩,意思是把旧年的晦气射出去,以求得来年有福。头人家先去播种后,全寨子的人家才可以播种。

播种时节,佤族村寨最热闹,一家播种大家帮忙。青年人身着新衣服,边劳动边玩耍。撒旱谷种,要请一位有经验的能掌握禾苗疏密的、年长的老人去撒。种“懒火地”的,男的持点种棒点穴,女的背谷种随后点种。
春种、耕田犁地,这是男人们的活计,他们相约采取换工方式,你帮我几天、我帮你几天共同完成耕田犁地的农活。播种前,人们要整修房屋、仓库、道路、庭院、水沟等。
中耕主要农活是薅除早稻中的杂草,人们也采取换工的方式,成群结队地一块地一块地地薅除。在劳动中,人们边薅草边唱劳动号子,歌手领唱,众人合歌。这样能减轻劳累,保持体能。
秋收也有整套礼仪,例如,首先要举行尝新活动(全寨与家庭两种形式)。秋收之前头人要派人变路、修桥。各家将先熟的庄稼拿回家一两穗,以作祭用,尝新。然后各家就开始编篾笆、箩筐,打扫粮仓,修整牛驮,准备秋收工具。秋收时,村寨可以互相帮工换工。庄稼要一天收完。庄稼收割完毕,装入仓库了,还要到地里去捡谷魂。一般是由主妇去捡。去时要带上一点米、一只干老鼠、一只鸡蛋。到地里摆上祭品,念起祝词,然后从田里捡上一些掉落下来的谷穗谷粒,装入小口袋里,连同所带的祭品带回家来。回来时要在地边喊叫几声谷魂回家。回到家后,煮一小锅稀饭、一小锅糯米饭,把从田地里捡来的谷粒,剥几粒丢进稀饭锅里。最后再把从田地里捡来的谷穗、谷粒包好,或者装在竹筒里放在家堂上或粮仓里。这样一年的农事也就算结束了。

佤族人认为,刀耕火种和轮歇地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原因有二:一是雨季之前庄稼的根系已深扎于泥土之中保住土质;二是火烧灰都埋进播种的洞穴,各种农作物的布局为多层次的套种形式:(1)洞穴里播旱谷种;(2)小米(粟)遍地撒;(3)籽麻围地边,中间再种上几行;(4)芋头、瓜菜种于地凹处。
轮歇土地,属于全部落(勒佤人)公有,个人有使用权。烧地与耕作祭祀为全寨性的集体活动,砍地、播种及收获五谷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作业。播种五谷时,要选单日作吉日。如“1、3、5、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