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结构
2025年09月10日
一、家庭结构

佤族一家人
佤族社会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不排除一夫多妻制的存在。一夫一妻制家庭有两代同堂、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以两代同堂和三代同堂的为多,四代同堂的较少。儿女成年后,女儿随夫家;儿子结婚后,除一个儿子与儿媳(一般为小儿子)留在本家外,其余的都要自立门户,自成一家。过去,佤族家庭每户平均人口五六人,多则八九人,少则三四人。
在多子的家庭里,儿子成家后留在父母身边的多为幼子,其次是长子。留在本家的长子,多数是头人家庭,这是为继承头人权利。在财产的分配上,留在父母身边是因为他们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所以分得的财产例如土地、牲畜等要优越于其他儿子。女儿分不到家族的财富,不过她们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私房钱或母亲的金银手饰。佤族有养子习俗,养子分家时同样也可分得一份财产。
夫妻分工,男主外,女主内。佤族谚语说:“家兴靠女,寨旺靠男。”佤族人起房盖屋、耕田耙地、经商打猎主要靠男人;纺线织布、舂米煮饭、守家分食则由妇女承担。作为“种的繁衍”,即人口再生产的单位,一个一夫一妻家庭生有子女后,父母都有承担养育儿女的天职。一般情况,子女五六岁以后,儿子跟随父亲上山放牛、砍柴、狩猎等;女儿则跟随母亲学习照管弟妹、料理家务、练习纺织等。
佤族社会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妇女从属于男人。虽然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一夫多妻也为社会所认同。一夫多妻的文化心理,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为了繁衍男系家族,他们认为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儿子,就是断了“藤蔓的瓜果”。为了不至于断根,当一夫一妻不能生育或者只生女不生男的时候,有能力的男子常常续娶,直至生男为止。二是在佤族社会里,凡一夫多妻的男人,过去常常是头人、祭司、珠米(富人)这些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