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订婚
三、订婚
青年男女确定恋爱关系后,小伙子便将此事告诉父母,如果父母满意了,就将此事禀报所有亲戚朋友,请他们来商定如何去拜访女方家,商定订婚事宜。
订婚,佤语叫“朵帕克”。佤族订婚仪俗分三次进行。第一次由小伙子的舅父领着几个能说会道的亲属带一只鸡、一坛水酒到女方家向姑娘的父母提一下有这么一桩亲事,倾听女方家对这门亲事的意见。到女方家后,小伙子舅父会找一些话来表白来意,如:“我们家的黑乌鸦看上了你们家的白鹇鸟,整天叫得我们心慌慌。今天我们来朝拜,请给我们带回一根毛。”然后叫人杀鸡滤酒。如果女方家拒绝这门婚事,男方家也不能把这些礼品带回家去,免得人家看不起,一定得做给前来参加的人吃。
第二次是送小礼。这次要带一斤茶叶、几包香烟、一坛水酒、一串芭蕉、一根甘蔗。和上次的媒人一起去的有四五个人,主要是召集女方的父母、舅父及一些老人和亲戚。男女两个情人要当着父母亲、舅父的面,说明他们是自由恋爱的,是情投意合的,并愿意结为终身伴侣。这时女方的父母当着大家的面假装极力反对说“我们家这个丫头是个懒丫头,不配做你们家的儿媳妇。我家姑娘年纪还小,还不懂事,你们还是回去吧,重新找一个比她好的姑娘”等。女方家找客观理由,说自己的姑娘这不行、那不行是常理。即使女方父母喜欢男方,也不能一来就满口答应,还是要故作反对一下。其实女方父母是怕别人说他们把女儿撵出去,另一个意思是怕以后男方家说儿媳妇这样不行,那样不好的,再一个意思是想看看男女双方的爱情基础是否牢固。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即送大礼。这次所带的东西要比第二次的多些,去的人数也要更多。带一只大公鸡、十多斤大米、一坨盐巴,另加水酒、香烟、芭蕉、甘蔗等。到了女方家,由媒人酹酒,把所带的东西全部呈给女方家。这次女方家的亲戚朋友要到齐,要杀大公鸡,煮鸡肉烂饭。宾主吃喝畅谈,这次来已不是来讨婚,而是跟女方家商定结婚的吉日。双方家庭开始筹备婚事,定结婚程序。商定以后,男女双方可以自由地到对方家去帮忙、劳动,但还不能同居。
订了婚的姑娘就不能再参加“串姑娘”活动了。若发生这种情况,姑娘会受到未婚夫的惩罚,甚至会被未婚夫抛弃。
佤族婚姻虽然说是比较自由的,但是有时侯父母的包办程度也很明显,特别是对女儿的婚事。由于父母、舅父的干涉,有些男女青年恋爱到了中途也就终止了。若女儿一定要与一个父母不喜欢的男子结婚,父母也无可奈何,最后还是会让他们订婚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