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班洪抗英斗争
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不断向我国云南佤族边疆地区渗透,在中缅边界未划定的情况下,英国继续进行侵略活动,于滇缅北段侵占片马、江心坡等地,于南段侵占属于我国沧源县班洪、班老、永邦等部共管的炉房之地,这就爆发了著名的“班洪事件”。炉房,又书鲁方,为乾嘉年间茂隆银厂所在地,本为中国之地,属葫芦王区,因英国侵略,成为中缅未定界地区。界务尚未勘定,英国侵略者便迫不及待地欲占据炉房、金厂,开发银矿。1933年10月,英印度总督府命缅甸的英缅采银公司到炉房采集茂隆银厂炼过的矿渣和银矿标本,送印度进行化学分析。

1933年12月14日,英缅采银公司派员七八名到班洪等地,送其酋长礼物,与其协商开矿事宜,遭到拒绝。1934年1月,英国突然派缅甸驻军两千名,占领炉房一带,修建公路,架设班弄铁桥,修建三十余间营房。在金厂强制占领矿区,这就引起了班洪、班老、永邦等地佤族与英国的矛盾和纠纷。同年2月,班洪王胡玉山,邀请周围新地方、公鸡、塔田、官中、蛮国、龙垮、戛喜、莫弄、班老等部落头人集于班洪,剽牛议事,研究抗英保护银厂的办法。永邦部落,因其头人小麻哈等投附英国,遭到会议的斥责。会议作出决议,大致可归纳为三条:1.英帝系由永邦勾引来的(实际是英国侵略、永邦投附),出卖民族,违背祖辈为中国守厂的规定,应打永邦。2.兵分三路,由蛮国、官中、公鸡三部落攻打永邦;由下公鸡、塔田、新地方、班老攻打永邦属寨蛮相;由戛喜、龙垮、班洪从丫口向南阻击蛮相。3.哪一路不按规定执行,罚金三亢(30两)、银三驮、大象三条给其他两路。
会议后,各部分头行动。2月8日,官中、上公鸡、蛮国等部武装,经蛮毛、蛮汉等寨到蛮那,抵永邦。永邦小麻哈之兄见势不好,出寨迎接,并说“英人来,我不知道,是小麻哈召来的。大家说黑就是黑,说白就是白,说打就打。我听从大家意见。”并出一头牛和500斤米,支援抗英,当众发誓赌咒,表示绝不失信。因此,在永邦未发生战斗。这路民族武装便去班老,配合另两路去打蛮相。8日下午在南母依河与蛮相发生战斗,至晚停止,双方对峙。另一路民族武装于8日攻打丫口,烧了丫口寨。英人见佤族各部攻打归附于它的永邦、蛮相、丫口等寨,便派南木寨头人带洋100元、衣服两套,送给班老头人,并劝说他们降英,再次遭到班老坚决拒绝。9日,各路民族武装继续进攻蛮相,英国便采取了武装干涉,使进攻受挫。双方对峙于南母依河。10日英军几次攻击民族武装,被击退。11日至12日,英军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偷渡南母依河,进攻班老上下寨,并使用了燃烧弹。因佤族皆为草房,顿时火光四起。班老等寨人民虽然经过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武器悬殊,村寨被英军攻陷。班老人民逃离村寨,避居龙头山,英军亦撤回金厂。英军再次写信,派人送至班老,以兵威胁,要其投降。班老人严厉相拒,誓死不屈。英军利用小麻哈进攻班老。班老群众移居塔田,后又移居班洪之甘勐。英军侵占班老后,欲继续东侵,与班老毗邻的班洪一带局势紧张。当时的中央政府也曾多次向英国提出照会,抗议英国武装侵略。但从对英国的交涉之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央和云南省府,不管当时界线未定的事实,却自囿于所谓“黄线”之内,而英国则硬以自画的红线为准。形势的发展使当地各族人民反英卫国的情绪愈来愈高。1934年6月,当地知名人物李希哲与双江县彭四、彭五,组织了200多人的西南民众义勇军,参加者有汉族、佤族及当地其他民族,开赴班洪一带,联合班洪、班老、岩帅、勐董等地佤族武装,共1000多人,向丫口、南达、炉房等地进军,先后击退英军,收回丫口、南达和炉房等地。英方在失利的情况下,也积极调集兵力准备再战,并向中国政府提出照会抗议。6月28日,云南省主席龙云电令西南民众义勇军“停止进攻最近英军行动”。9月,李希哲又在省政府的命令下,将义勇军撤回,英军又重占了炉房、丫口等地,班洪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班洪事件是因英国侵略而爆发的,是佤族和当地各族人民自发地反对英国侵略,保土卫国的英雄行为,是佤族人民反对民族分裂的一种突出表现。班洪抗英斗争虽然最后陷于流产,但它给英国侵略者以严厉的惩罚,沉重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并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与英帝国主义进行交涉,重新进行第二次中缅界务会勘。
1936年,在第二次勘界过程中,佤族和当地其他民族,为反对侵略,制止分裂我国和佤族地区,表现出了强烈的保家卫国的气概。当勘委会到班洪等地查勘分水岭的时候,遭到班洪等的反对,并表示要坚决抗英。故我国勘界委员梁宇皋、尹明德曾电云:“查勘分水岭,班洪土司坚决抗英。英方决派兵随护测员。职既须保卫友官,更当抚边,请电示应付方法。”阿佤山诸部也派代表向勘界委员会请愿,以反对英国侵占和分裂佤族。其中最有名和最重要的是阿佤山十七王向全国求援的《敬告祖国同胞书》。
窃我卡瓦十七王地,东接双江、澜沧,南达老挝、孟艮,西界滚弄下游,北接科干、孟定,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我卡瓦人民,虽属云南极边夷族,未受中国文化教育之熏陶,致语言文字殊类各异,但男勤耕耘,女重纺织,日作夜息,自力自食,则与汉人大同而小异。第因崇山峻岭之险阻,蛮烟瘴雨之隔越,往来交通,闻者皆惧,致与我祖国鸾远隔阂,此即夷汉分畛之大概情形也。溯自缅甸丧失,我祖国复历年多故,英帝国主义者逐得以经营缅甸之暇,又进而南北夷山,更进而引兵东渡,劲军千余,新式武器均备,明则探矿调查,闭尽我国之耳目,淆听世界之公理,暗则占领我班洪炉房等矿场,以逞其野心侵略,不惧国联之条约,步步压迫,种种手腕,无不用其极端,誓得我卡地,奴我卡民,方逐其野心。吁嗟呼!阿祖阿公之源源相传,守土有责,则自我失之后世,相传之继,亦自我而不与之,上难以见冥灵之阿祖阿公,更何颜于后世耶!敝王等早夜思筹,废寝忘餐,剽牛同集,含泪面议,砍指誓决。吾卡虽地瘠民弱,亦有数千方里之广,百数十万之众,据天然之隘,特性之勇。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渝也……
铮铮誓言,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热爱祖国、誓死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当会勘活动进行到西盟地区时,英国采取讹诈手段诡称西盟佤山早巳归缅甸管辖,经中方代表派人请熟知实情的老人作证,讲述斯格德向李通明提出无理要求遭到拒绝的经过,又一次揭穿了英方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