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节(新米节)
二、“斋”节(新米节)
“斋”节是佤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佤历十月)间,当谷子刚熟时,佤族每个村寨都要过“斋”节,举行“招谷魂”“祭谷魂”仪式。1990年8月25日,云南省第7届人大常委会1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51条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佤族“新米节”,自1991年1月1日起实施,佤族人民遂将自己传统的“斋”节,更名为“佤族新米节”。
过节前两三天,伙头就安排全寨子的青壮年男子出动修路搭桥,把要驮运新谷的道路桥梁芟宽修平。这是公益劳动,也是节日的内容之一。道路、桥梁修整好后,男人们就补谷仓、囤箩、篾笆等,妇女们则打扫屋里屋外,洗涤衣服、被子等。

过节这天,全寨各户要到主办节日仪式的头人家集中,各家各户多少要送去一碗新米作礼仪。然后就邀请三四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将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们身着节日盛装,给她们一人一只口袋,口袋里备有一只老鼠干巴、一个鸡蛋,叫她们到旱谷地里、稻田里去采摘谷穗,一丘田采一穗,一块地里摘几穗装入口袋里,这就是拿“谷魂”。小姑娘们拿到谷魂后,就回到主办节日仪式的头人家,然后杀鸡、杀猪、滤水酒、煮糯米饭,还将小姑娘们采回到家里的谷穗,剥上几粒丢进煮的稀饭里,饭熟后,主办仪式的头人念祝词,看鸡卦,然后大家吃稀饭和糯米饭。过了新米节,大家将喜获丰收,家家户户都会吃上香喷喷的新米饭。老人在家里喝酒唱调子,年轻人上山打猎或者到野外斗牛、摔跤。当夜幕降临,年轻人踩着洁白的月光,在舞场上唱歌跳舞,人们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新米节这天,全村人都穿着绚丽的新装。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美如仙女;小伙子们洗理得潇洒英俊,宛若传说中的英雄。整个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清理得一尘不染。村中间的场地上人山人海,人们集中在这里表演节目、对歌,相互诉说心中的喜悦之情,并企盼着丰收年景的到来。佤族新米节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有较深的思想内涵。节日中,佤族对“谷魂”的崇拜,就是对劳动的崇拜。它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希冀,充分体现了古代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