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猎头祭祀
二、猎头祭祀
砍木鼓是全寨子的大好事,是荣宗耀祖、显示富贵、能博得众人喝彩的好时机。砍好木鼓后,还要祭木鼓。木鼓是“通天神器”,要用最高贵的人头祭。猎人头是全寨性的活动,也是全寨子的大喜事。猎人头先是由头人、老人杀鸡卜卦后选定几十个强壮的汉子,选择吉日去猎取。猎人头队伍出发时,到寨门外要听预兆鸟的叫声,是吉的便去,是凶的要退,改日再去。猎人头队伍要小心,不能踩着伙伴的脚后跟。砍头时三刀砍下为最好。猎头时间一般在黄昏或者夜间为宜,猎获人头后,要尽快返回,当天返回为最佳。人头不能背到别的寨子,若路过别的寨子要绕道而行。
猎人头的队伍走到离寨子不远处就要停下来,鸣枪高呼。寨子里的头人得知获得人头后,就敲锣打木鼓,敬告寨子里的人们,让在野外劳动的人归来。猎人头队伍把获得的人头带到指定的地点,然后由头人领着老人带着红包头、一碗米、一个鸡蛋迎接人头。头人要恭恭敬敬地将红包头戴在那人头上,把米粒和鸡蛋喂到那人头的嘴里,以表示对那人头的欢迎和安慰。然后向猎人头的人敬酒。“召比”(祝词者)酹酒祝词。其大意是:祝我们全寨平安丰收,不要有灾难。妇女要边装作假哭边给人头梳洗,全寨人要跳舞庆贺。
人头砍回来了,头人、老人聚在一起选定能主祭人头的人家。主祭人家必须富有,因为猎祭人头那几天,全寨的人不能出寨门,不能干活,主祭人家要供大家吃饭,要杀猪、剽牛。选定主祭人家后,几个男子砍一节长约2米的竹筒,把另一端破成几丫,用篾子编制成漏斗形的竹笼,斗要恰到好处,刚好能放进人头。准备停当,由“召比”(祝词者)先祝词酹酒敬告社神。祝词完毕后,由主祭人家的壮年男子,在众人的吼叫声、铓锣声、木鼓声中,把人头抬到“把牙更”即放置人头的地方。“把牙更”一般在寨子的上方,那里大树茂密参天,荆棘杂草丛生,蚊蝇乱飞,阴森森的。大树根旁立有木筒、竹筒,上面用大石板压着,筒胸有个洞,洞口刚好能露出人头的脸面。

祭人头的最后一项活动是洗涤砍过人头的长刀。洗刀的人家也要由头人和老人选定。选定哪家洗刀,哪家就要煮饭供大家吃,同时还要准备一头黄牛、一头水牛,在洗刀那天剽。选好吉日进行洗刀,洗刀那天将准备好的牛牵到牛头桩场。这天,全寨子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集中到剽牛场上,观看剽牛仪式。剽牛仪式开始了,牛的旁边站有两个装扮成女性的壮汉,一个手持梭镖,一个持着长刀,四周是围观的寨民。诅咒完毕后,手持梭镖的转身一跳,挥梭镖就剽牛。所剽部位是牛右肩胛,剽后要注意观察牛所倒的方向,若是往左倒,让牛血滤向空中为最佳。
人头也不是年年要猎获,要看一些年份的收成如何。如果不能猎到活人头,也可以盗墓取死人头。这些习俗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猎头祭祀活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仅在西盟部分地区和澜沧雪林、沧源单甲等地有所保留外,大部分佤族地区都早已革除这一习俗。新中国成立后,佤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废除了砍人头的陋习,在阿佤山,猎获人头的祭祀活动早已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