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民族文化对佤族文化的影响
从史料和民族口传资料来看,对佤族及其先民文化产生影响最早的为彝语支民族,其次是侗台民族,最后是汉族。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侗台民族。
(一)侗台民族文化的影响
元末明清以后直到1949年这五六百年间,侗台民族文化对佤族(包括德昂、布朗、克木、茫人等)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侗台民族文化对佤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两种方式和一个宗教上。两种方式:一是战争方式;二是联姻方式。一个宗教,即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
侗台民族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对佤德昂民族的统治,发生在德宏、保山、景东、景谷、西双版纳一带和境外的缅甸景栋地区。此外,在孟定、上下允等地据傣族老人和佤族老人讲,也有过侗台民族打败佤族先民的情况。大量的遗址、传说和史料证实了以上各地原先居住着佤德昂民族先民,后来他们被侗台民族打败了,才从这些地方出逃,搬迁到别处。正如流传于这些地区的傣族格言所说“尚过法,腊过勐”(神创佛法,腊人开疆拓土),说的是腊(佤)先在这些地方建立家业。到了元末明初以后,傣族首领思氏家族崛起麓川,征服了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佤德昂民族,一跃成为当地之王。佤德昂民族反过来成了侗台民族统治势力的子民百姓。在布饶传说中,他们原来是很大的并且经济文化发展很高的民族。在缅甸景栋曾建立过有名的城邦。给他们的历史文化造成致命影响的是侗台支系的掸族,这支掸族在景栋打了布饶人,布饶人从有九道城门的繁荣都市景栋出逃。从景栋出逃的布饶人有的跑到澜沧芒堆一带,有的跑到糯福地区,还有的跑到其他地方。跑到糯福的,国家划定民族成分时,把他们定为布朗族,芒堆布饶人则为佤族。实际上他们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均为布饶人首领达栋的后裔。景栋破败之后,作为佤族中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布饶人,四五百年间成了侗台民族的百姓子民,他们的文化受侗台文化影响更大。
其次是联姻方式。不同民族文化互动,不都是残忍的战争,也有友谊、爱情和联姻。关于侗台民族与佤德昂民族的联姻历史,在侗台文史资料和民族传说中比比皆是。比如罕叭法,约在傣历700~750年(1338~1388年)间,由勐卯率部众几经周折而至孟连定居。罕叭法途经西盟马散时,与佤族布岗修好,娶其女儿叶两为妻。又如景栋城的开拓者达栋的后裔,邦腊寨的创建者达翁曾娶掸女为妾;时下他的小儿子缅甸商人又娶傣族姑娘为妻。在缅甸佤邦和缅甸掸邦的傣佤联姻,从古至今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两族人民的友好相处。
(二)小乘佛教的影响
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先传到孟人和高棉人地区,并由孟人与高棉人再传到掸傣及彝语支民族(缅族)中去。布饶传说,孟人与高棉人在滇池、洱海地区时代,他们同祖同宗。他们因猎“野猪战争”而被北边来的氐羌民族打败后,南迁下来先住在柬埔寨,后住在泰国边部,再后才迁居缅甸安佤一带。“安佤”是古佤语,即宽阔之地。因为它是平坦的大坝子而得名。“达惹孟”是孟人的祖先,所以至今他们自称为“孟”。“布饶”,如前所说是因为他们最早居住在海岸边的陆地(洲渚)上而得名。小乘佛教传入侗台民族和缅族后,两种民族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缅甸孟人被缅族打败;景栋布饶人被掸族打败。从此以后,佤族不仅接受侗台民族的政治统治,也接受了他们的小乘佛教。信奉佛教的佤族,还在佛寺里学习掸傣文,信奉小乘佛教的佤族人,几乎都通晓傣语,这与小乘佛教对他们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三)汉族文化的影响
汉族文化对佤族及其先民文化的影响,大致分3个阶段:远古时期即汉晋以前的濮人时期,明清两代的蒲蛮和腊人时期和近现代的佤人时期。在这当中,夹杂着隋唐与宋元。隋唐季如前所述,主要受彝族“南诏国”蒙氏势力的影响,宋元则受白族“大理国”的影响。
汉晋以前汉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央王朝政治制度的遥控。汉晋时期,即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始,直到晋亡(前100年到350年这400多年间),据史书记载,广大濮人地区就已在中央王朝的管制之下。
在民间,汉民族文化对佤族文化的影响则表现在明清以后民间的通商友好往来。如众所周知的吴尚贤开矿之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例。清乾隆元年(1736年),石屏汉人吴尚贤带领数万名内地汉族人民到古称“葫芦国”的阿佤山开采茂隆银矿,其产量之大“岁出不赀,富足南中,利及天下”。一时扬名海内外。后来由于腐败的满清朝廷的陷害,吴尚贤冤死狱中,致使人亡矿闭。然而上万名汉族矿工落籍佤山,许多人融合于佤族人民之中,给佤族成员增添了新的民族血液。另外,明永历帝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将领李定国随部,有许多人也流落于2000里的阿佤山乡,他们与佤族人民融为一体。比如现在的沈、高、王等家族,其祖先就是当年的汉族。这些汉族人民,他们带来了内地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促进了佤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对佤族文化的正面影响无疑是很大的。所以,在佤族的民间传说中,这段历史非常生动、丰富。吴尚贤故事生动、优美,且富于传奇色彩。佤族人民对吴尚贤的深深怀念,体现了汉族人民与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汉族文化对佤族文化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