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二、佤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孟高棉民族有过辉煌的历史,曾经遍布于中国、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孟高棉民族是滇池洱海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比如“巴濮”地区文明的创造者,他们曾在辽阔的地域创建过人类的灿烂文化。后来由于他们大量同化于其他民族,他们的文化要素自然也就融合和承传于各民族之中。孟高棉语族诸族的古代文明大致可划为几个文化区:“苍洱”地区、“孟卯浩法(德宏、保山)”地区、“古吉蔑国”地区、“罗斛国”地区、“安佤”地区(孟人国)和“景栋”地区(布饶人)等。
每个文化区均有其特点,“苍洱”地区与“罗刹国”文化有关。这里的人祭人殉仪式与稻、棉的栽培有联系。佤族格言所说:“得罪稻魂被砍头,得罪棉魂被虎伤。”这是稻棉崇拜的语言表达,说明这一时期他们已种植木棉和稻谷,稻魂与棉魂祭祀盛行于此。
“孟卯浩法”地区,即德宏一带乃至沿澜沧江两岸,是佤族先民之濮人大量培驯家茶的地带。德宏地区及三台山古茶园由腊人和德昂族种植;普洱茶及沿澜沧江两岸的古茶,由布朗人和布饶人种植。例如过去芒堆部落的几百亩古茶园由布饶人种植,芒景上千亩古茶园为布朗人所栽培。
“古吉蔑国”(柬埔寨古称)地区,这里到了12~13世纪是濮人把崖石崇拜和龙蛇崇拜文化发展到了顶峰的地区。有名的吴哥窟建筑便是其例。“罗刹王”被“神佛”锁进岩洞(《白古通记》)和吴哥窟及“九头蛇”崇拜共同反映“圣石洞”(司岗)与龙蛇崇拜的文化内容。是“司岗里”神话这一濮人宇宙观的艺术发挥。它们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生命繁殖能力的敬拜和灵魂崇拜。
“罗斛国”地区是泰国古代南部由拉佤人(一说孟人)建立的国家。14世纪以前,在它还没被暹国(泰国)统一以前,也曾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它曾对暹人产生过很大的文化影响。
“安佤”地区,即布饶所创造的大坝子时代的文化,表现最为雄伟与持久。缅族受这一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广泛。
“景栋”地区表现为景栋城邦的建立。它是布饶人农业文明的重要地区,对掸族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和影响力。
以上这些不同特色的文化区(或者说文化圈),是佤族先民濮人及各支系的各个文明的支撑点,对人类文化有过积极影响。比如当今世界茶文化的源头,大概源于濮人。
佤德昂民族先民之濮人是茶和茶文化的始创者和承传者。正如何仕华所说:“濮人先民们从野生茶而经人工栽种后经演进、繁衍、驯化、培育、管理、采摘、利用成为过渡型古茶树,这是古代先民(濮人)作出的巨大贡献。”“普洱”茶,先是“普洱”人栽培的。“先有‘普洱’人,后有‘普洱’地,再后才有‘普洱’茶”。“普洱”,当为佤语,为佤族对布朗族的称呼,意为“我兄弟”。据大量史料记载和民族传说佐证,普洱地区乃至普洱镇,早先为布朗人和布饶人先民居住。这部分濮人是茶叶的最早驯化者。13~14世纪以后,他们被傣族首领打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一直是傣族土司的茶农。例如澜沧芒景的自称为“阿佤”人的布朗族和芒堆的布饶人,历史上便以茶叶上贡给傣族土司。濮人的另一支后裔德昂族不仅和布朗族、布饶人一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及茶树的信息已经作为一个文化要素(神话)流传于他们之中。他们称自己来自于一百零一片茶叶。由此可见,布饶人与布朗人和德昂人一道既是茶文化的始创者,也是茶文化的承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