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房类型
佤族住房的结构多为草顶(草片)、竹、木建筑。一般住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楼下堆放柴火及饲养猪、鸡或牛、马,楼板用竹笆或劈板铺成。
由于佤族地区的差异,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住房大小及设置也各不一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一般住房
分“干栏式”楼房和“座地房”两种,这是一种较普遍的房子。房内分主间和客间,内设主火塘和客火塘。主火塘是一个约一米见方的木框,用弯木和竹笆凹底构成,里面填满泥土,上面栽有铁制三角架或栽三块石头支锅煮饭。

在火塘上空1米多的高处,悬挂着一个炕笆,是防火及炕谷物之用。在炕笆上空,常用劈板搭成一个简易的大阁楼,是堆放杂物的地方。在主火塘里边,又用劈板或竹笆,隔有一间小阁楼,它是堆放衣物或妇女更衣的地方,在小阁楼和主火塘中间放有一张高约20厘米的简易床,这是家庭户主或长者睡觉的地方,其余的火塘周围是其他家庭成员的睡处。
睡觉时,只在竹楼板上铺上一床篾笆,垫块麻布毯就可睡觉了。在一些家庭,有些已经结婚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儿子和儿媳,又在外间靠门的一角,用竹笆隔出一个小房间作为新房。跟小房间相对,门的另一角,是客火塘,平时多用来煮猪食。

房子外面紧挨正门有个小楼梯,楼梯直通一个竹晒台,俗称“掌子”,是家庭成员平时做手工活计、休息或晾晒东西的地方。掌子的侧面,又有一把较大的楼梯,通向地面。除住房外,佤族还喜欢用原木劈成两半或用竹子围成栅栏,构成一家一户的宅院。这是人们从事纺织、舂米、修理农具的活动场所。有的人家还在宅院里再围出一小块园圃,种植蔬菜、草烟和蓝靛等。
(二)佤族的“大房子”
常见于佤山中心区,多为佤族头人兴建。房子同是草顶竹、木结构,但房子的格局与一般房子不一样。主要有如下特征:大房子的间架比一般房子更大;在屋脊的两端置有八只木刻的燕子,成交叉状,并置有用木头雕成的裸体男子像;房子内的四面木板墙上,用牛血、石灰、木炭之类的涂料,画有人形、牛头、麂头等各种崇拜物像;大房子内,设有三个“火门”和三个“火塘”,即“鬼门”“火门”“客门”和“主火塘”“客火塘”“鬼火塘”。由“鬼门”进去的第一间是客间,给客人住;第二间是主间,主人住。“客火塘”和“鬼火塘”设在客间。“主火塘”设在主间中央。火塘后是主位,主位上置有户主低矮的木床,两边是家庭成员的睡处;在客间的左墙壁上,插有一些小竹筒,供奉家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旁边挂有豹子、野猪、熊、猴的头骨,是他们供奉的猎获兽骨;与其相对的板墙上,挂着新剽的牛头骨,牛头骨越多,越显富有。头骨的下面放置着几个专为做鬼时泡水酒的“鬼坛”。在客间的右前角上,挂了几个装人头骨的麻布袋;比一般房子多一个晒台,设在“火门”外,下楼可通向园圃。盖大房子时,要做大鬼,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剽牛、宰猪、杀鸡和击木鼓,歌舞招待修建者及祝贺者,一般历时十多天。
(三)比较简陋的房子
这种房子,多为贫困户所住。房子结构仍是草顶竹、木楼房,但比较简陋,门外也有“掌子”,但没有堆放牛角的地方。竹楼也设有后厦,房子里面除一个火塘和主人睡觉的几块劈板、篾笆外,只有一些简单的农具。供神的地方也只在主人床铺左面的房角上。
(四)谷仓
谷仓也是佤族较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一般建在住房旁边,用优质木板精制而成,既可防潮防风又可防火。过去,全寨的粮仓集中建在一起,以便统一看守,现在则分别在各家各户房子旁边。粮仓有大有小,大的可盛几千斤谷物,可以储藏一家人一年或几年的粮食;小的则玲珑剔透,只装大米、腊肉等物。过去,粮仓大小可显示贫富,富裕人家一般建又大又牢的谷仓,盛放吃不完用不尽的东西,贫弱人家则根据能力建一个小的实用的与其身份相衔的谷仓,堆放粮食、杂物。粮仓门一般雕刻有人物、牛头、飞禽走兽等精美图案。

(五)木鼓房

专供安置木鼓,按佤族传统说法就是木鼓的风雨棚。旧时多流行于云南沧源、西盟等佤族村寨,建于寨内,具体位置需请“魔巴”算卦定夺。占地10~30平方米,安放木鼓数不确定,但一般是2个,一公一母。木鼓,过去是通天神物,是统一战斗、传播信号的工具,因此,木鼓房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神圣。一般由头人指定专人专门看管,有的村寨木鼓房属姓氏所有,同姓氏人都在本姓氏木鼓房附近建盖住房,重点保护。这样,它又是氏族的一个标志。建成落地干栏式,四根主柱支撑,房顶盖草片或搭竹片,四壁不密封,空洞透风,左侧竖一长条竹竿,竿顶置一竹漏箩,竿下放一堆灶灰,过去专用来供放所猎人头。血水顺竿滴入灶灰,每年播种时,各家分发一小撮血渗灶灰,撒入田地,据说来年谷物便有了收成。在播种前后全村寨民要围绕木鼓房举行歌舞祭典活动,泡水酒,杀猪宰鸡,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六)寨门
佤族建寨时,设寨门最关键。往往设置四道门,分布于村寨的前后左右,是进寨子的必经之道。寨门形似隧道,一般用一整木一剖为二,然后粗略劈开,门板厚度在10厘米以上。有专人看管,早开晚关,门后用一粗木横当作梢。寨门上下左右,搭满荆棘,寨门朝外有长达一二十米的狭窄通道,通道两边围有栅栏,栅栏上爬满刺藤。遇到雨季来临,通道极难行走。寨门是过去村寨间发生械斗时的天然防御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