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佤族草医
2025年09月10日
二、佤族草医
在佤族社会中,过去每个小寨都有一两个较有名的草医。草医多为世袭,传子不传女,所以,佤族草医多为男性。佤族也有女性草医,但她们常常是无师自通。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佤族人民为了发展,在生产活动中,他们一方面不断发掘利用植物资源,在利用植物防病治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吸收、借鉴周围其他民族的医药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医药知识。这样,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完善,佤族人民创造了以植物药为主,包括动物药与矿物药的单方或配方水煎内服、外敷、拔火罐、拔水罐、放血、括、揪、推拿、按摩等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佤族医药。
佤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可算得上祖国医药学术宝库中的珍宝之一。据了解,以植物为主的佤药有上千种之多,经中国著名佤医郭大昌等人初步整理并编纂出版的《中国佤族医药》,共4册,收集了301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18种,动物药76种,矿物及其他药7种。另外,该书还收入270种佤族民间单验方和秘方。有的秘方属郭大昌先生之祖传。《中国佤族医药》的出版,不仅肯定了佤族劳动人民及其草医的科学地位,弘扬了佤族医药,而且丰富了我国的医药宝库。佤族草医治病,只单纯使用药物,没有什么法术。他们一般都有师徒承传关系,而徒弟多为子女或亲属。佤族草医世世代代为民疗疾的功劳不可磨灭,他们承传佤医佤药的业绩也应充分肯定,但他们和佤族的“召差”(先知)一样,也有其局限性。在他们行医之际常常掺杂着愚昧迷信的鬼怪观念。比如杀鸡看卦、占卜吉凶等。所以对佤医,我们同样需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肯定他们,但也不能完全迷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