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搭桥习俗
六、搭桥习俗
沧源县、西盟县境内江河纵横,还有上百条长长短短的沟渠、溪涧,为了出行方便,佤族人搭建了许多宽宽窄窄、大大小小的木桥或竹桥,因此,搭建新桥也是佤族人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
佤族人搭桥都有人出面组织,一是由头人出面,开支一般为门摊户派;二是富裕人家自愿承担,开支自付;三是有的人家多疾多病或不能生育,祈求消灾免难,生子育孙,故自愿承担吃喝,请大家搭一座千人走万人过的桥。他们视搭桥为积德,人人都踊跃参与。
佤族人搭桥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请村寨中德高望重并懂得木理的老人上山挑选搭桥的木材,树的规格要求无虫蛀、不空心、高大笔直、合乎尺寸的锥栗树或水杉树。树选好后,要在此树上系葛藤做记号,表示此树已经有主,别人就不会再来砍伐。
砍树时要选好吉日,杀鸡看卦,看路通不通,是否有利出行,待一切合适,才能上山伐木。因为伐木、拖运、搭桥等工序必须要在一天中完成,故除家里有孕妇的人家不准参加外,全寨人都要出动,一部分人上山伐木,一部分人在渡口准备搭桥事宜。
砍树要先请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人先砍几斧,其他的人再轮流着砍。树砍倒后,还要认真观察决定取舍。要求是树根搁在树桩上的不要;树梢被野藤吊住或架在其他树杈上,一次倒不下来的不要。因为佤族相信“万物有灵”,如果出现上述几种情况,就表示该树不愿意去做桥木,因而还得重新选择要砍的树;如果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就要鸣火枪、放土炮,欢呼跳跃以示祝贺。在此之后,就开始着手修枝打杈,按照需要的尺寸掐头去尾,劈成桥木,拴上野藤,像拉木鼓一样,前拉后推,高高兴兴、唱唱跳跳地向渡口进发。
拉桥木时的场面常常是一人唱众人和,歌声、吼声响彻云霄,回荡山谷。当桥木拉到较为平缓的地段时,其场面则更加活跃,常常是男的拉上前,女的却用力往后拖,犹如拔河一样欢乐无比。爱开玩笑的小伙子,会在妇女无所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抽出腰刀,猛地把她们所拉桥木的藤子砍断,使她们一个个、一群群地摔倒在地上。此时,小伙子们则纷纷前去搀扶,并趁机对妇女搂搂抱抱、摸摸捏捏。而此时的妇女们则赶紧用双手护住胸部不让男人们的玩笑得逞,她们有时甚至还在地上翻来滚去,尽量不让男人们接近。往往此时,大家都被这样的场面逗得乐开了怀,笑得合不拢嘴。大家就这样拉一阵、闹一阵,欢欢乐乐地把桥木拉到渡口。在此之后,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桥木搭在两岸河堤上垫稳填平,再在两边拴上野藤或长竹竿当扶手。等桥架好了以后,还要让村里的长者和童男压桥先走过,然后其他人才能走过。同时,在这天晚上,还要吃大块的肉、喝大碗的酒,全村人打歌至深夜,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