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春节)
三、“卧”(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佤族过春节,也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有的地方由于信奉基督教和佛教就不过春节。春节佤族叫“卧”,它是佤族最欢乐、最高兴的节日之一。
佤族的春节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过春节别有一番情趣。节日前的几个月,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酿制水酒。大人小孩染织或者买一套节日穿的服装。房子在过节前修缮,砍足一年烧用的柴火。临近节日了妇女割草准备马料。节日前几天,男子要修水沟,迎新水,妇女则打扫村寨,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年二十九,在村寨中间的舞场上栽一棵松树。在春节祝词里,首句会说“花桃树叶发了,松树叶茂了,凶恶随着旧岁去,吉祥伴着新年来”。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乡亲们的真诚愿望。在舞场上栽松树是过春节的标记。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早早起来舂糯米粑粑。舂糯米粑粑一般是妇女的事,先将糯米泡好再蒸熟,然后倒入舂臼里用舂杵舂细。在簸箕上洒点芝麻,将舂细的饭捏成一砣,揉搓成小圆球,再在簸箕上一按,就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月亮形的粑粑了。要过春节了,每家都要准备两三坛水酒。春节期间请本寨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家里酹酒祝词。祝酒词的大意是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清早,头人派人鸣枪放炮,宣布新的一年到来。这时各家各户都起来接新年的“新水”。大年初一是戒忌日,佤语叫“斤”,近乎“戒忌”之意。“斤”这一天,家家户户除吃饭之外,不能干什么活,也不能出寨门,外人也不宜入户,大家只能在家安坐。这天,姑娘、媳妇可以在家晾晒新衣服,洗澡梳妆,男人可以理发修容。大家认为,新年来了,要把身上的一切污秽和疾病洗刷干净,要干干净净地跨入新年,如此,才能在新的一年里体魄健壮、万事如意。
大年初二清早,大伙头家就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敬告大家,今天亲朋好友要相互拜年,新姑爷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各家各户起得特别早,穿上新衣新鞋,携带一些礼物到父母家、岳父母家拜年,有的忙备家宴。佤族拜年通常是逐家挨户拜一下,备有家宴的吃上一点,未备家宴的喝上两杯水酒就行了。这一天大家特别高兴,心情也十分舒畅,有说有笑,整个村寨显得十分热闹。从大年初二开始,就要“考敖窝”,即跳春节舞,也叫打歌。一般说来,只有过春节才能打歌。打歌习惯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直至深夜。大凡佤族村寨中心都有一块场地,这是公共娱乐场所,任何人都不能占用。过去,场地中心往往栽有一棵“丫”字形的木桩,佤语叫“考司岗”,直译为“司岗桩”,近乎寨桩,打歌时就围绕着这棵“考司岗”转。

“考敖窝”有些礼俗,不是想跳就跳,也不是哪个想主办就主办,一般是头人家主办;除此,是所谓没有福气的人家(不会生育的人家)或者有生育能力而娃娃不曾活着的人家。这种人家若是要主办,必须经过头人的同意,一旦同意了,就要连续主办三年,意为让大家践踏他的晦气。过去一个寨子过年时打歌要打三至五天。第一天是由大头人家主办,第二天是二头人主办,第三天是普通人家主办。有些年份要打五天。佤族过年一般是七天,少则五天,多则会过11天才结束。
主办“考敖窝”的人家要拿着粑粑、水酒等作为礼仪,敬请一位老芦笙手吹奏,另外还有两三位副手,以便顶替。除此,还要邀请三五个能歌善舞的中老年妇女,组成主办人家的舞队,他们代表主办人家,起着引导、牵头的作用。主办人家要盛一箩谷子,谷子上面放上一串芭蕉、一包茶叶、两节甘蔗、两块糯米粑粑,还有两元钱,主奏手的芦笙也放在上面。一切准备完毕了,就吃饭喝酒,然后于下午四时左右,老头人抬起那箩谷子站起来,向大家宣布“考敖窝”开始,主奏手先在主办人家里吹响芦笙,并围绕主人家一棵柱子跳上几圈,然后边吹边从屋里走出来,这时,鸣炮人在主办人家附近鸣放三响火炮,为队伍开道,向乡亲们宣布“考敖窝”即将开始。舞队随着芦笙的节奏,沿着大路,边走边跳到舞场。
舞场中心栽有一棵松树,树下置着一张桌子,老头人将谷箩放在桌子上,舞队便随着主奏手的节奏围绕着那棵松树转,几个男子跟随在主奏手的后面打转,大家手牵手围成大圆圈打歌。打歌时由一人领头,大家随声高呼。其意思是“好热闹呀多快乐,大家快快来打歌,(果子)不采不摘它自落,(谁)不唱不跳心难过”等。妇女、姑娘们手拉手,将男子围在圈内。舞场上穿红戴绿的男女老幼,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
六点左右,鸣炮人在舞场边上又放响火炮,宣布“考敖窝”收场了。这时主办人家的舞队便单独分出来,头人又抬起那箩谷子,又一次围绕“考司岗”跳数圈,然后慢慢地边跳边走出舞圈,朝着主办人家的方向跳回去,而村民仍在舞场上秩序井然地继续跳舞。这时候,领舞者有吹芦笙的,有吹奏笛子的,舞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人们似乎将一年中的激情和快乐,在这一刻中统统释放出来。就这样,一直跳到深夜才散去。
舞队回到主办人家,头人替主办人家向主奏手致谢,并将那箩谷子及其他东西送给请来的那位芦笙手作为酬谢。然后,照例又吃东西,喝水酒,这时大家就在主办家唱“宗呷”,直译为“吟唱调”。佤族有传统的春节歌词,也有即兴创作的歌词,你唱一段我接一段,大家争先恐后,人人都想用歌来抒怀。
“考敖窝”是佤族人民在过春节时举行的一种集体娱乐活动,其规模隆重,男女老少都参加,并且人们还赋予它一定的含义。过年时每家每户都要“考敖窝”,说是每户都有“考敖窝”的份,若是别家都“考敖窝”,而你家不“考敖窝”,来年你家的旱谷地里杂草就多。若是你拿出干劲来“考敖窝”,来年你地里的草就少,谷穗就会沉甸甸,粮食就会丰收。过去,一年中只过一次年,一年中也只“考敖窝”一次,过了春节后就不再吹芦笙。若是播种后再吹芦笙,种子发芽就不好。现在变了,凡逢年过节,有庆贺之事,都要吹起芦笙打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