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的提升与开发
(一)文化保护力度空前加大
按照以文化保护支撑和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制定《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沧源县文物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筹措资金150多万元,完成了对沧源崖画、广允缅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班洪抗英遗址、勐省农克硝洞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程。通过组织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及申报工作,全县共搜集、整理和公布180多项保护名录,其中沧源崖画、广允缅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佤族木鼓舞”“司岗里传说”被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甩发舞”“佤族贡象节”等项目被申报为省、市级保护名录;沧源佤族自治县被申报为佤族歌舞之乡;翁丁原生态民族村落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二)文化精品创作推陈出新
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县先后出版了《佤山魂》《佤山风情录》《佤山泉》等一批著作;发行了《走进佤山》《佤山风》《佤族歌曲精选》等VCD、CD光盘;撰写了《关于“摸你黑”的文化内涵》等众多学术论文。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先后拍摄完成了《不熄的火塘》《玉蝴蝶》《佤山木鼓》《翻山》《孔雀眼》《司岗里的传说》等影片;创作完成了《“司岗里”的呼唤——本真与前卫对话》《重彩·佤山》等文艺节目。其中歌舞乐《重彩·佤山》荣获2008年云南省新剧目展演金奖;“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节庆”“中国最佳狂欢气氛节庆”等称号;“中国·沧源佤王宴”“摸你黑狂欢节”被中国世界纪录认证会认定为世界最长的宴席和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
(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继完善
根据县城总规划修编和招商引资工作实际,结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全县共投入200多万元,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景区景点规划等进行了修编和编制。通过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一步强化崖画谷生态景区、翁丁佤族原生态村落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共设有翁丁佤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习所1个;有旅游景区景点119个(其中沧源崖画谷生态旅游区是临沧市唯一的国家AAA级景区);有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开发公司2家,旅游商品开发公司1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歌舞演出公司1家,人才培训公司1家;建有星级酒店4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一星级1家,非星级宾馆酒店53家。
(四)文化产业体系初步显现
几年来的发展,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工业、文艺商演为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一是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通过不断提升打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游客逐年增多。2009年度,全县共实现接待游客42.69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8%;沧源被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工艺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以佤山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为代表的工艺品加工业,目前已成功推出木雕牛头、牛头木鼓、木鼓等4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工艺品,比原有增加了10个系列30个品种。2009年末,公司共实现产值560万元,同比增长20%。三是文艺商演向市场化轨道迈进。2009年,全县各艺术团队共赴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商演738场次,观众近33.4万人次,共实现收入150多万元、利润8.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