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沧源广允缅寺
二、名胜古迹——沧源广允缅寺
沧源广允缅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勐董境内,占地面积2193平方米。与西双版纳大勐龙的曼龙飞塔、勐遮的景真八角亭同为云南省小乘佛教的三大古建筑。寺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民族地区小乘佛教现存建筑中保存最完整、历史较长、艺术价值较高的一座寺庙,1988年被列为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允缅寺的建筑艺术是傣族缅寺建筑艺术的集中反映。主要由主殿、亭阁、大殿组成。建筑格调是汉族、白族建筑与傣族小乘佛教内容的有机结合。
广允缅寺的壁画艺术体现在缅寺殿内墙壁上的10幅彩画,每幅画面2~8平方米不等,共48平方米。壁画均采用单线平涂、重彩、散点透视法,每幅画框有黑边,具有传统的中国画风格。壁画内容除两幅属佛教故事《逾城上走》《菩提树下成佛》,其余均为风俗画。壁画的技巧风格与内地明清时期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礼俗制度、阶级关系、建筑艺术等内容,初步推测,风俗画属清政府册封当地土司的场面,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广允缅寺的雕塑艺术反映在缅寺殿堂的屋檐、大柱、天花板、门窗、佛桌、蜡烛台等处的精美浮雕上,在主殿向前突出的两根柱子上,分别倒悬两条木雕巨龙,龙首高昂,一足前伸,一足踏一镂空云座,龙身盘旋而上,栩栩如生;殿堂正面的六扇格子门,透雕山水、人物、花卉、双狮等图案;其余大柱、天花板、门窗上刻有花卉、几何等勾连图案。佛桌腿也别具一格,雕有象头;蜡烛台正面雕有几何图形,并均饰镂孔透雕花卉、云、龙、鸟等图案,两个木雕狮子充当台脚,造形美观。浮雕刻刀法细腻,在其红底上加涂傣族传统工艺金漆装饰,殿堂显得富丽堂皇。
置身寺前,只见大殿正门系一重檐亭阁,亭阁门面倒悬两条巨龙,甚是威猛凛然。亭阁两侧为厢房,木雕双龙两侧为清水墙面,下层嵌着凤凰及麒麟图案花砖一列。殿堂正面是六扇格子门,雕有双狮、人物、山水等图案;门上及两侧窗棂雕有鱼龙、几何体等图案;殿门刻满饰织,并采用红底上加涂傣族传统工艺金漆,使木雕更显瑰丽、大方。殿内列柱4行,中列6行,其余砌入墙内。大殿墙壁上所绘的10幅最具傣族风格的彩色壁画,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十分逼真,形象地展现了当地土著居民精湛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再现了当时居民的艺术风格和风土人情,是佛教文化在佤山传播和影响的印记,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沧源各族群众朝觐礼拜的圣地,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为一体,融汉族、白族、佤族和傣族小乘佛教风格于一身,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也是边疆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物证,它的存在,为边疆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