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木鼓
佤族崇拜木鼓,佤族有句格言说:“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建一个寨子首先要选好水源与木鼓房地址。木鼓是通天的神器,具有特殊功能,只要木鼓一敲响,天上的风、雨、雷电,天上的神就会知道,天神就会下凡保佑庄稼丰收,保佑村寨清洁平安,免除灾难。

在佤族村寨中,一般需要经常不定期地举行砍木鼓仪式。秋收后,一个村寨里总有一两家是比较富裕的,若是哪一年粮食增产,就要杀鸡占卦。佤族认为丰收是社神赐给的,若是占鸡卦后,卦像吉就说明得到了社神的佑助,卦像凶也是社神的示意。为了保命就要破财,唯一的办法就是砍木鼓,这家要杀猪剽牛煮饭供全寨人吃。从砍木鼓那天起到木鼓凿成敲响将近个把月时间,这家要负责供砍木鼓、拉木鼓和凿木鼓的人吃饭喝酒。村寨里每家每户也都要送大米、盐巴、水酒等给砍木鼓的那家作为礼仪。
占卦后,由头人决定哪家砍木鼓,并选择吉祥的日子,派几个有经验的老练的男子到大森林里去选木料,选木料要去三次。第一次去选,先看看哪棵树好,看好后就在树根下摆置好所带的祭品,念祝词,然后回寨子敬告老人,还要杀鸡占卦;第二次去,是要好好观察那棵树是否被雷劈过,树干有没有空洞,观察好又回来将情况敬告头人;第三次去,由老人、头人和砍木鼓的人以及村寨几个壮汉一块去。这次去要带上鸡、米、酒,要在树根旁杀鸡、酹酒祝词、占卜鸡卦,看好卦像后由头人下令,几个男子再将大树旁边的小树、杂草芟掉。由头人用白线将那树干绕上一圈,然后开始回家。最后才派几十个壮汉和砍木鼓的人去砍木鼓。木鼓的材料一般选用红毛树或者花桃树,因为这些树是树中之王,而且树质好,最坚硬,寿命也最长。
砍木鼓时要注意大树所倒的方向,一般倒向寨子方向为好。大树砍倒以后,由一位善于辞令的中年男子酹酒祝词,边祝词边拿一块四方石头放在树桩上,佤语叫“公考”,直译为“树枕石”。然后把那棵树断成一截长2米的树段,再将它放置在较平整的地方。一头朝寨子方向,一头朝野外。回去时还要在那段树的两头打上树桩。据说如果那段树将朝寨子的那棵树桩撵倒,说明它想回寨里,如果将朝野外的那棵树桩撵倒,说明它还不愿意回去,还想要点东西(祭品)。

第二天是全寨性拉木鼓活动,全寨所有健康的男子都要去拉木鼓,妇女则煮饭。饭煮好后背到山上,让拉木鼓的人吃。拉木鼓时要走直路,木鼓上面坐着一位善于辞令的男子。他在木鼓上吆喝着,大家迎合高呼。木鼓就在欢乐的吆喝声中拉回到寨子。拉木鼓一般要两天才能拉到家,第一天拉至半路,第二天拉回到寨子。
木鼓拉来了,凿木鼓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这时要请一位巧匠当师傅,七八个木匠动手开凿。凿木鼓一般要八九天,凿完敲响了,全寨人要庆贺一番。主砍木鼓的那家要拿出一条经过挑选、认定是毛纯“心好”的黄牛,举行一次最隆重的“砍活牛”仪式,先将备砍的黄牛拴在牛头桩上,这时周围已围满了手持钢刀的抢肉者,远一些的地方是老人、小孩和妇女。“召比”(祝词者)牵牛绕房三圈后,再将牛拴在牛头桩上。砍牛人已打扮成女性,上缠包头,下围裙子。
祈祷完毕后,便把长刀一挥,将黄牛的后腿砍下来,随后又将牛尾巴砍断,扔向主砍木鼓家的屋脊。然后,抢肉者一拥而上,各自使用快刀边高呼边挥刀抢肉。刹时间,一条活生生的黄牛便被抢光了。抢肉时,抢到哪里就要哪里,抢得多少就要多少,这就看你的能力。这头牛的肉,主砍人家不能食用。
佤族人大多生活在阿佤山区,当时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生产力低下,依靠个人、家庭的力量难以生存,人们只有联合起来,形成群体才能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及毒蛇猛兽的侵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结成了大小不等的群体,这些群体当时依靠的是木鼓,木鼓便成了“一寨之母”,他们的世俗生活与宗教活动都离不开木鼓,在佤族没有文字的年代,硕大的木鼓发出悠远的响声,替代了文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