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生产活动
四、其他生产活动
(一)打铁
佤族学会打铁的历史不长,他们自己不冶铁,原料多从缅甸或者其他民族那里交换而来。打铁,是兼着打的,未成为一种专门行业。铁匠使用的打铁工具一般为风箱、研子、夹子、大小锤等。场地也很简陋。打制的铁具一般是斧头、长刀、条锄、镰刀、镊铲、矛等生产生活用具。交换来的原料如果多,农闲时可以多打制斧头、长刀、镰刀等农具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
(二)纺织
过去的佤族妇女都会纺线织布。线有棉线、麻线。纺棉线多用纺车,纺麻线多用纺锤。纺锤,是一块圆木板,圆板中心凿通,钉一根竹棍,竹棍上节。剖开个铁口,用来挂线。纺线时,一手持线,一手持纺锤。将纺锤放在大腿上一搓,它就转动。利用纺锤转动之力,将麻纤维慢慢从手中拉出并捻成线。
织布是用一种原始的腰机,它是一套竹木制的活动工具。绕好经线后,用木夹子夹紧,夹子的两头拴带子,就挂在妇女的腰际。另一头用竹木棍穿好扎稳,经线分上下两排,两排经线分别绕在一根竹棍上,抬起一根竹棍一排经线就起,随即用竹刀将纬线打紧,再抬另一排经线又走,再打再抬。不织时可以将它拆下卷好放起。

一般纺织的线或者织出的布都要染色。染色以红、蓝、黑三色为多。染料用植物渥煮取汁而成,所织的布全部供己用。新中国成立后,商店里卖的布料比佤族自织的布更价廉物美,现在自织的布已不多了,但是佤族做筒帕和裙子的棉布、做口袋用的麻布,仍要自织。
(三)酿酒
佤族喜饮水酒。水酒是佤族人迎宾待客的主要饮料。佤族自己都会酿制水酒。水酒的原料主要是杂粮,以小红米为最佳,高粱次之。其次是玉米、谷子、荞麦等。做水酒,先将原料炒黄,再蒸或煮,煮熟后晾一下,再拌上酒药,用芭蕉叶垫在箩筐里捂好,裹严放在火塘旁边。三四天后,发酵后便有了酒味,就装进酒坛里,存放三月以上,存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喝。

取饮时,先将吸管塞入坛内,或者把酒盛在滤酒器里,再倒进冷水,浸出酒味后,把水酒吸出接进空坛里即可。佤族水酒,做得好的清凉而微带苦味。佤族酿制烧酒的历史不长,是跟汉族学的。由于酿制烧酒工序、用具比酿制水酒复杂,因此,佤族人家能酿制的也不多。

(四)畜养
佤族饲养的牛、水牛、猪既是肉食的主要来源,也是佤族最重要的祭祀品之一。逢年过节、结婚、办理丧事、起房盖屋、祭祀都要杀猪。牛有水牛和黄牛。过去佤族饲养这些牲畜是用作祭祀品,后来才把牛视为耕作的主要力量。佤族也养骡子、马。过去,阿佤山区交通不便,做生意、驮盐巴等都要用骡子、马。现在公路通了,运输工具多了,饲养骡子、马的人也少了。佤族也养狗,主要是让它看门,或者带着撵山。佤族饲养鸡,一是为了食用,二是为招待宾客,三是作为祭祀卜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