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发展前景
四、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发展前景
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活动自创办以来,已经延续了八届。这八年来,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它是佤族节日的名片,是司岗里文化灵魂的再现,是人与人之间互尊互爱、和谐共处的具体表现。摸你黑狂欢活动不仅提升和丰富了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的活动内容,同时还提高了沧源佤山的知名度。八年来,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和其他省(直辖市)电视台都纷纷转播了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活动内容,促使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举办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宣传的面越来越广阔,真正达到了沧源县委、县政府的办节目的,因此,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决策正确
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已经成为沧源佤族自治县法定的节日,也是沧源县委、县政府每年牵头主办的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因此,节日的组织力量得到了保证,办节经费也得到保障。为了举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成立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筹备领导小组,并有常设机构办公室,从县级各部门抽调5~7名骨干力量,负责组织、协调、完成好狂欢节期间各项工作任务,以确保狂欢节期间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其次是确保了司岗里狂欢节各项活动经费的拨付工作,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再次是积极引进外来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来参与承包承办部分活动项目,使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办节形式逐步走向商业化运作。
(二)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位、热情高涨
打造佤文化旅游品牌是沧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方针,结合沧源的实际提出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自2004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以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充分认识到打造佤文化旅游品牌是沧源县委、县政府领导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完全符合沧源的实际情况,也符合沧源县17万各族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的,因此,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接受,自2004年到2011年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这八年来,当地干部群众参与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参与的人数也一年比一年多,因此,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是临沧市乃至全省25个少数民族近十年来所有推出的民族传统节日中最成功的一个节庆活动,是中国56个民族节日中的精品之作,是当地干部群众和四方宾客最喜爱的民族节日。
(三)节庆产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沧源县委、县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提出打造佤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路,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和切入点,2003年2月17日在中共沧源县委第十届二次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全力打造佤文化品牌,树立佤山对外新形象”。佤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以歌舞先行的佤文化,近几年已走出山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其他的如建筑、医药、饮食、服饰等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成为最有特色、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正式将“文化旅游”列入沧源县主攻的“七大战略”和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之一,进一步明确了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沧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各项条件已经成熟、硬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沧源佤文化以司岗里文化为渊源,以集中体现3500多年前佤族先民智慧的古崖画为代表,富含文学、艺术、歌舞、民风民俗、饮食、服饰、建筑、祭祀、佤医佤药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世界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具有世界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沧源县委、县政府坚持统一思想,扬长避短,全力打造好佤文化,强化阵地建设,从而发展了边疆社会主义文化。
一是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为了打造佤文化,发展旅游业,该县加强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修通了耿沧二级油路,勐省至回珠,勐省至岩帅,县城至班洪、班老、芒卡等油路已全线通车,全县的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次是着力实施以崖画谷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司岗里溶洞、天坑、翁丁村原始村落、沧源崖画、国画长廊站道桥、立新农家乐等旅游景区景点,加大了旅游宾馆、酒店、旅行社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崖画谷一带民居民房进行了特色改造。结合退耕还林,对公路沿线实施退耕还林,种植特色树种董棕、榕树、桫椤、櫈台树、三角梅等,使之形成一条绿色走廊。最后是强化县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把县城建成具有浓郁佤族特色园林化小城镇的目标,对城镇主要街道进行了改扩建,实施主要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沿街房屋进行改造包装,使之具有佤族文化特色。
二是巩固和发展文化阵地,丰富佤族文化内涵。佤族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由于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佤族文化主要靠口耳传承,加之佤族历史行政上没有统一过,佤族文化往往存在地域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弘扬佤族文化,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佤族文化的研究力度,不断规范、丰富和提升佤族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努力办好县报《阿佤山》和县刊《佤山文化》,巩固这两块已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重要阵地,并开辟专栏刊登研究佤族文化的文章,为佤族文化研究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是利用好党史办、县志办、文史办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单位,组织编辑出版好《沧源组织史》《沧源县志》《沧源县文史资料汇编》和其他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历史资料。其次是于2003年5月成立了“沧源中国佤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聘请省内外对佤族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为顾问,加强对佤族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八年来,研究中心已组织开展了沧源崖画、司岗里传说故事、佤族民间艺人等研究工作,参与编辑了《中国佤族文化丛书》《沧源县政协志》《沧源崖画图解读》等重要书籍,成为中国沧源佤族文化的研究核心机构和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组织、协调机构。再次是文化系统加大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力度。几年来,有两个项目《佤族木鼓舞》和《佤族司岗里传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七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是文化旅游接待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从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景点方面看,近几年来,沧源县委、县政府为了打造佤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进了不少的中外客商到沧源进行投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商们看准的主要项目是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项目。目前沧源县宾馆、酒店的总量及接待能力名列全市第二,仅次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临翔区,90%以上都是由外来客商投资经营。除此以外,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工艺品加工厂、旅游汽车运输公司等都是外来客商投资经营。由于这些外来客商的到来,使沧源佤山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五)宣传工作扎实到位,文化旅游品牌永久不衰
为了宣传打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沧源县委、县政府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上百万元资金用于宣传、包装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经过几年来的宣传打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短短的八年时间,已经成为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现已被临沧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的文化旅游名片”。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民族节庆”之一,佤山沧源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现沧源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县委、县政府每年还将继续投入一定的资金,不断地加大对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宣传力度,以确保“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品牌长期不倒,永久不衰。
(六)节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自2004年5月1日成功举办以来,一直得到沧源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坚持做到年年办大节;二是坚持确保各项活动经费到位;三是坚持做到节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年年都有新的突破。因为有了以上三个法宝,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承办单位和组织者们大胆创新,努力挖掘与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有关的文化活动新项目和新内容,使得每年节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丰富多彩。
(七)节日的组织工作和研究机构不断得到加强
为了使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成为佤族永久性的民族传统节日,沧源县委、县政府2010年成立了与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有关的两个机构。一是成立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办公室,并作为常设机构与佤族文化研究中心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筹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组织研究确定每年狂欢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负责撰写每年狂欢节的活动方案;组织协调好各个小组的工作,并对每年狂欢节活动进行认真总结。二是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原料研究专家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研究摸你黑狂欢活动中所用的原材料,使其更加科学、完美及定型化,真正达到强身健肤的功效。摸你黑原料专家组成员由佤医佤药专家和佤族文化研究专家人员组成,他们的发明和研究成果将注册申报专利权,成为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活动永久性的专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