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老师:本患者呕吐已1 年,头痛20 日,病程长,体质弱,复又呈现一派阴寒症状。其脉细,伏案少语,符合少阴病 “脉微细,但欲寐” 心肾虚衰、气血亏损的病理改变。但少阴无头痛,本证以头痛为突出症状,似更符合《伤寒论》第378 条(本文所引条文,悉依宋本)厥阴病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条文精神。

学生甲:可原文为 “干呕,吐涎沫”,而本例为呕吐大量清涎,其病亦起于长期大量泛清水,这似乎同吴茱萸汤 “干呕,吐涎沫” 之主症不同。

老师:从症状上讲,不仅呕吐清涎与干呕不同,干呕与吐涎沫亦是不同的。故柯韵伯说:“干呕、吐涎是二证,不是并见”。为什么 “不是并见” 却要并列?因均是阴寒内盛,胃气不降,浊阴上逆所致。既如此,呕吐清水不更是阴寒内盛、浊阴上逆吗?这种病机相同是异病同治的依据,因此,不可囿于症状描述而作茧自缚。

予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20g,人参10g,生姜10g,大枣10g,炙甘草10g,川芎20g,葛根30g,半夏10g。1 剂。

6 月6 日二诊。上方服2 次呕吐即止,头痛大减。1 剂服完,头不再剧痛,精神转好,交谈对答如流。续上方1 剂。

6 月7 日三诊。头痛全止,舌苔将退尽,脉右三部细数。续上方2 剂。

6 月9 日四诊。已无任何不适,食欲正常,精神健旺,痊愈回家。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