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病黄疸指数、转氨酶等都高出正常值10 余倍,其面目深黄之可怕,令在场之所有患者远远躲避。所幸者病仅1 个月,面不甚晦暗,应当属阳黄范围,或可救治。
老师:此黄之甚,确为我从医数十年所罕见。而黄疸分类历来繁杂,《诸病源候论》将之分为28 候,《圣济总录》又分为9 疸36 黄,并都将黄疸之危重证候称为 “急黄”。“急黄” 每可 “命在顷刻”,足见黄疸有时可威胁生命。本例肝功能损害明显,并有腹水形成,虽非急黄,而其证重笃。然《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色见黄如枳实者死……黄如蟹腹者生。” 所幸的是其黄尚有生泽,而未见晦暗败色,脉象亦未现危恶征象,当属可图。
诊为黄疸。暂拟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小陷胸汤2 剂。
5 月1 日二诊:症状同前,全身情况无任何改善。
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尾12g,生地黄15g,柴胡10g,川芎10g,川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2g,桔梗10g,水蛭1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茵陈15g,大黄10g,栀子10g。6 剂。水煎,每日服1 剂。
仍配以清开灵、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此前当地医院一直在用)。
5 月8 日三诊。黄疸大退,肝区及腹部疼痛全止,精神转好,食欲增。上方去大黄、栀子,加炒白术12g,炙甘草10g。停用清开灵及能量合剂。
5 月23 日。服完上方10 剂,黄疸基本退净,除神疲外已无不适。今日查总胆红素55.1μmol/L,直接胆红素25.2μmol/L,间接胆红素29.9μmol/L,转氨酶恢复正常值。B 超:肝稍大,脾大,腹腔积液消失。
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灵芝、虎杖、板蓝根。10 剂。每日1 剂。以作善后调理。
6 月14 日复查肝功,全部恢复正常。B 超:脾大,余无阳性发现。续5 月23 日方7 剂,以巩固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