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学生甲:李东垣治一人小便不通,目突肤胀,腹胀如鼓,皮肤欲裂,服淡渗之药无效。东垣思至半夜,方悟及膀胱者津液之腑,气化方能出。服淡渗而病更甚,是气不化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淡渗气薄,皆阳药,孤阳无阴,怎能化气?东垣这则医案,被张景岳、李中梓等著名医家相继录载,说明欲疗癃闭,必重气化这一治疗原则为医家特别重视。

老师:溲便赖于气化,气化赖于三焦,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张仲景深谙其理,并据此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专列了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两个条文,从而创立了化气行水之重要治则,并使之成为了千百年来打开尿道的一把钥匙。其所创二方,亦被遵为化气行水之祖方而被广泛采用。实践证明,用之得当,每可收钥匙启锁般之快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