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学生甲:这位患者辗转就诊于几所综合性大医院,致病菌明确,但就是没有疗效。而似这类火热毒势明显之证,中医一泻也许就能见效。
老师:我当时也这么想,后来才发现错了。孙思邈说:“世有愚者,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在治疗这位患者的过程中,我算是真正感悟到了 “药王” 所指责的 “愚者” 其实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些把疾病看得太简单的医生。正如这位同学说的,诊完后我也认为很简单,当即以复发性口疮的诊断,以我惯用的清胃泻热解毒法为治。
射干20g,生地黄15g,马勃10g,天冬10g,儿茶10g,肉桂6g,麦冬10g,茵陈20g,黄芩10g,甘草10g,枇杷叶12g,石斛10g,蟾皮10g,黄连10g。2 剂。
4 月30 日二诊。上方服后红痛似有减轻,乃认为方药对路,只是药力不够。原方再用6 剂。
5 月8 日三诊。症状并未如所料之速度减轻,仍因疼痛进食困难,发音受限。家属十分焦虑,连连追问能否治疗。这时我才认识到并非想像那么简单,开始怀疑是否辨证有误。通过仔细询问,得知前阴与口腔同时发生溃疡,只是输液后减轻,又怕分散了医生对口腔痛的注意力,故一直未作为病情陈述。我看过阴茎龟头明显水肿后恍然大悟,这不是《金匮要略》所谓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之狐惑病吗?
乃改投升麻鳖甲汤加味。
升麻15g,川椒10g,鳖甲20g,生地黄15g,茵陈20g,雄黄2g(冲服),玄参10g,儿茶10g,蜈蚣1 条,甘草10g,当归10g。3 剂。
5 月15 日四诊。口腔红肿及溃疡明显减退,疼痛大减,能随意进食软流食品,龟头包皮之水肿已见消退。患者一反初诊时的痛苦表情,轻松地讲述患病2 个多月来的痛苦经历。而我则愧疚地暗责自己初诊时的粗心和失误,进一步明白了湿邪浸淫、热毒蕴恋才是本病的真正病机。
效不更方,上方减雄黄量为1g,加黄柏15g,金银花12g,土茯苓30g。3 剂。
5 月19 日五诊。服中药以来停止输液和其他用药。现口腔泛发之红肿大部分消退,脓肿溃疡全部消失,阴茎包皮尚轻度水肿。舌体转薄,色暗大部消退,脉细,左三部尤甚。续上方5 剂。
5 月26 日六诊。除包皮水肿尚未全消外,已无不适。
上方去儿茶,加赤小豆30g。外用苦参30g 煎水熏洗前阴。
后随访,包皮水肿全消,临床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