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老师:对于这类少见疾病,我们还是先行讨论一下,这不仅对活跃学术气氛、启迪思维有好处,或许对其具体治疗也会提供有效的方法。

学生甲:这真是一例怪证。按照 “怪证多因痰作祟” 的思路,考虑从祛痰的角度论治。其阴茎胀大而不坚,痛而不甚,可以排除火邪为患;日发数度,乃痰阻经络,经气流行不畅所致,而其通过揉捏可除,也为外力助经气以行的表现。因此,似可采用涤痰汤类治疗,待痰浊化运后,用六君子类调治收功。

学生乙:阴茎不自主胀大,虽不坚硬,似仍归于勃起。而无故勃起,当责之于相火旺。脉弦苔黄亦为其佐证。阴茎为足厥阴肝经所络。心为君火,肝寄相火,故泻肝则能熄妄动之相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学生丙:气病及血,气郁血滞,此疾病发展之普遍规律。故我一直在考虑,本病是否为瘀阻经络,经气滞塞痹阻所致,因而主张用少腹逐瘀汤一试。

老师:这是一例暂无文献可资遣方借鉴的病症,就暂按泻肝以熄相火的办法试投3 剂,看看情况,再做调整。

予龙胆泻肝汤加味。

龙胆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黄20g,车前草20g,泽泻30g,木通10g,白芍15g,当归12g,黄柏12g,绿萼梅12g。3 剂。水煎,每日服1 剂。

9 月15 日刚一上班,患者即来就诊,我诧问,尚有1 剂药未服完,当明日再诊。答曰:症状毫无减轻。且焦虑不安,频频询问能不能治疗。

看来上方没有对证。乃一边安慰患者,劝其服完3 剂,明日再看,一边准备夜晚查书寻求治法。

9 月16 日患者应时而至,我已成竹在胸。

老师:大家前日的发言,观点明确,方论具体,能从不同侧面切入,很有独到见解。而似乎有一个通病,即程式化了一些,亦即对患者具体情况的全面分析不够。其实,按大家的水平,只需调整一下方法,作多种不同侧面的分析和综合思考,是会辨明其准确病机,从而进行正确选方的。当时我同意用前方治疗,也是犯了大家一样的通病。

本病为正常交媾突受惊恐而起。《素问·举痛论篇》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又说:“恐则气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皆涉及到气病。患者症为阴茎气胀,而阴茎为肝经所络,肝在调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在思路上是不是应从 “气” 的角度作些考虑。

其病之因,为突受惊恐,情志受伤。症状约为两大类:一是气郁,表现为阴茎气胀,腹胀睾坠,嗳气频频;一为湿阻,表现为倦怠身沉,舌苔厚腻。而其发作次数增多,纳食日减,乃因久治不效,思虑伤脾,亦即《灵枢·本神篇》所谓 “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 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之诊为突受惊恐,气机逆乱,气郁湿阻之前阴充气证。

予四逆散合三仁汤加味。

柴胡10g,白芍30g,枳实10g,炙甘草10g,白豆蔻10g,杏仁15g,薏苡仁30g,厚朴30g,法半夏10g,通草10g,滑石30g,广藿梗12g,荔枝核10g,橘核10g。4 剂。水煎,每日服1 剂。

1988 年9 月20 日三诊。服完上方后阴茎胀大基本未再发生,小腹胀、睾丸坠胀痛大减,未再嗳气。舌苔变薄,口腻感减轻。

续予前方加绿萼梅10g,凌霄花10g。4 剂。

1988 年10 月7 日因过食生冷致腹泻来诊。云前症二诊后俱已消失。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