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病当系厥逆。厥逆是一种病因复杂,症状表现纷繁的临床重证。因而,张景岳在对其进行归类时竟有气厥、血厥、痰厥、酒厥、色厥和《伤寒论》记载的脏厥、蛔厥等七大类型之别,辨治可谓细矣。但纵然如此,其七类分别所出的对应方药,用治此患者,亦均嫌难以对证。难道证非厥逆,或景岳之论尚属挂一漏万?

老师:本患者之主症为手足逆冷和昏迷,昏迷时无痰涎外涌和手足抽搐等表现,可自行苏醒,醒后不留后遗症,据此才将其诊为气血闭阻和逆乱所致之厥逆证。至于景岳分类已繁达七型而尚难贴证候,原因有二:一为著书只能采典型而述原则,岂可概全;二为七型中单犯者少而交兼者多。本例即为寒厥、气厥和痰厥的混合证型。

学生乙:刚才提到患者气血闭阻和逆乱这一发病之总病机,然患者症状表现甚为复杂,需要深入到具体层面,而景岳所出针对各型的方药又不能准确对证,当遣何方以治呢?

老师:精当的遣方,根于准确之辨证。深入辨析此病,可以看到其具有心气虚而致的心悸、心慌、心累和失眠;脾气虚而致的纳呆、进食则胀、倦怠懒言;肝气郁而致的神情抑郁、善太息;痰饮内伏而致的突然昏迷(痰蒙心窍)、睡中频唤妈妈而惊醒(痰停心下)等心脾亏虚、肝郁痰伏之见症。其发病次数逐渐加频,发病过程不断延长,乃因久病耗伤、邪气日进、正气难支。当务之急,宜疏肝调气,祛痰宁心以制止昏迷频发。

予逍遥散合礞石滚痰丸加味。

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0g,甘草10g,茯苓12g,炮附子15g,香附10g,枳实10g,沉香10g,礞石15g,黄芩10g,远志10g,石菖蒲10g,大枣20g,3 剂。水煎,每日1 剂。

11 月3 日二诊。药后仅心慌1 次,约2 分钟即过,未再昏迷,头昏亦止。夜安睡,不再叫妈妈。效不更方,再给上方4 剂。

11 月8 日三诊。6 日晚小发1 次,而诸症均较轻微,醒后也无任何难受和不适感,只是面部时冷(白)时热(红)。

前方加桂枝10g,红参10g,将炮附子加至30g(先熬1 小时)。6 剂。

11 月14 日四诊。未再昏迷,睡眠好,纳食完全正常。无不适感,恢复上学。续方3 剂,以巩固疗效。

2006 年12 月12 日因感冒高热来诊,云1 年多来上症从未再发。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