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患病情之重,堪称 “危象”,而在采用了尚属合理之治疗以后病情仍呈恶化趋势,因而时刻有虚脱而致夺命之虞,应立即给药抢救。但其人虚至衰竭欲脱,实至高热烦躁,寒至颤栗身震,热至大汗淋漓,治疗不可有半点偏失。而救危又不允许久作犹豫,建议先用参附汤固护将脱之一分正气、欲亡之一分真阳,留人治病,再作徐图。

学生乙:本病属西医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中医学瘿气乃为同一疾病。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里对本病曾作了相当详细的记载。他说:“瘿气,今之所谓瘿囊者是也,由忧虑所生。忧虑伤心,心阳虚损,证见心悸、失眠、多汗、舌光红。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化风,证见性情急躁,眼球突出,面颊升火,脉弦,震颤。肝火旺盛,灼伤胃阴,阴伤则热,热则消谷善饥。若肝旺犯脾,脾失运化,证为大便溏泄,消瘦疲乏。” 这里,李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作了全面的论述。该患者病情虽已发展至危象,表现症状已远远严重于上述程度,然危象终由瘿气而起,因此,治疗是否仍应兼顾气郁肝火、痰凝血瘀之基本病机,用四海舒郁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老师:本病以肝肾亏虚于前,痰凝血瘀于后,寒热剧争,汗出欲脱,气微欲绝,呕恶躁烦为危。眼下病之要害在寒热剧争。这种剧争提示了两点:一是邪虽盛极而正尚能奋起抗争;二是主战场在半表半里。而言 “剧” 者,乃正邪已是倾力一搏,正胜则可复,邪胜则正溃人亡也。因此,即刻助正逐邪,乃不容旁顾之保命之举。

诊为瘿气。辨证为邪结募原,少阳失枢,正邪交争,阴阳欲脱。予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

厚朴30g,黄芩10g,槟榔12g,草果3 枚(去壳),知母30g,白芍30g,炙甘草10g,柴胡10g,人参12g,半夏12g,大枣20g,青蒿30g,炮附子20g,生姜10g。1 剂,水煎3 次,分3 次当日服完。嘱停服所有其他中西药。

11 月29 日二诊。服完上方后,今日寒冷除,已不再披被烤火,体温随之也恢复正常,呕恶止,汗大减。但站立不稳,语言时气不能续,精神极差,全身肌肉不定处img动。乃据《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头眩,身img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改用真武汤合小柴胡汤。1 剂。

炮附子20g,炒白术12g,白芍30g,茯苓12g,生姜10g,西洋参12g,柴胡10g,黄芩10g,炙甘草10g,半夏12g。2 剂,水煎,每日

12 月1 日三诊。精神明显好转,能随意对答,站立行走已稳,肌img大减。口干苦,渴欲冷饮,进食欲呕,小便不利,纳呆,脉弦数,苔黄。

小柴胡汤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西洋参12g,白芍30g,甘草10g,大枣20g,茯苓12g,白术10g,乌梅12g,生姜10g。

12 月16 日四诊。上方断续服完5 剂。目前身寒冷,行走又有不稳感,口渴感突出,稍多饮即呕,脉弦数,舌质淡,苔薄黄。其表现除有真武汤证外,兼有《伤寒论》第74 条所列的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的水逆证。

予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

炮附子20g,茯苓20g,泽泻30g,白术12g,红参10g,桂枝10g,猪苓10g,半夏10g,生姜10g,白芍15g。

12 月23 日五诊。服上方5 剂,不仅诸症均减,尤令患者及家人惊喜的是,原长期治疗无效的左眼严重外突竟明显消失,现已能较灵活瞬动,且能闭合也。

再续予上方10 剂,嘱服完停药观察。

1990 年9 月,停药8 个月后随访,左眼外观已无明显异常,余无不适。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