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病情虽然顽重,而诊断似乎并不困难,即系瘾疹。瘾疹之名早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中即已出现,原文曰 “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亦有 “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的论述。后因其病起疾速且斑块部位又变幻不定,如风之 “善行数变”,而称之为风疹块。又因其斑疹均高出皮肤而称瘤。近世则多以荨麻疹称之。
对于这种诊断并不困难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在论述时似少注意到本证之部分患者病情具有顽难性。而近之著作则沿袭以论,多以风冷、肠胃湿热、风热、冲任不调、气血两虚等单纯证型加以概括,并出对应方药以治,从而给人以轻恙微疾,“按图索骥” 则治之即愈的感觉。
这就潜藏了两个问题,一是荨麻疹是否有顽难急证?若有,文献为何对纵然久治不愈者,亦众口一词地以 “慢性者反复发作长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带过,从未提到其证有顽难急者,更无辨治论述及救治方药。而本例情况则尖锐地说明,文献记载似有缺失。二是对于顽难患者,上述对应方药无效时怎么办?它提出了一个急切的问题:必须寻找常规治疗不可能见效的针对顽难急型的有效方药。
老师:除少数情况(如单方、验方等)外,一般说来,方药由理法带出,故欲寻找有效方药,仍当从荨麻疹的病机推求入手。
该病之发,首当推禀赋不耐,感邪而作。从理论上讲,病有寒热虚实之别,而从实际看,本病属虚者不过二成,因实而致者逾八成。故似《证治准绳》这等鸿篇巨制,在论瘾疹之治时所出十余方,竟无一方针对虚者。而八成中,因寒邪者少,因火热作祟者为多数。回顾临床,绝大多数顽难荨麻疹患者,皆以奇痒难耐为主症,而《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明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心者火之主也,一语直道缘由。
学生乙: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清心凉血法,投犀角地黄汤或三黄解毒汤以治呢?
老师:如果那么简单和单纯,何至于病程6 年,2 次住院,复又3年脱敏而不效。
前面分析仅是一个轮廓和大概。仔细研究,禀赋不耐是基础,而风寒火热燥湿之邪无一不与之相关。这不仅决定了其多发性和多变性,同时随着病程增长,也决定了其多邪纠集之必然性。
明白上述道理后,我们再来分析本例患者。其病程长达6 年,已呈多邪纠集之证:此起彼伏,变幻莫测,乃风邪为患;斑疹红赤,瘙痒难耐,入夏尤甚,冬日缓解,为火热之形;抓破溢水,苔黄板滞,为湿之候;久病伤阴,心烦失眠,系燥之征。可见,其证系风火(热)湿燥多邪纠集为患。风火相煽,燥湿肆虐之势不予顿挫,痒焉能止,斑岂得散。
拟用三草抗敏汤(自拟)。
紫草30g,茜草10g,墨旱莲30g,水牛角50g(先煎),生地黄60g,牡丹皮10g,赤芍10g,乌梅10g,五味子10g,防风10g,蛇蜕10g,蜈蚣2 条,当归10g,苦参10g,炙甘草10g。3 剂。水煎,每日1 剂。
嘱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忌食海鲜、鳝鱼、卤肉、辛辣,勿近动物皮毛,保持饮食清淡,规律生活。
6 月30 日二诊。病情无进退。续上方3 剂。
7 月3 日三诊。斑疹红痒均减,呈消散势,项部瘀滞暗红大减。续方8 剂。
后数诊,症均递减,至8 月4 日来诊,全身斑疹消尽,项部及躯体之大片暗红色素沉着亦消失。精神振奋,舌色鲜活,黄苔消散,仅身不定处时有微痒现象。续方3 剂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