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脂溢性皮炎
2025年08月10日
二、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皮肤皱褶部。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发生于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皮肤皱褶部多发生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有糜烂、渗出。多见于30~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性皮炎)并发。
治疗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起止痒作用。
【酮康唑】用2%的酮康唑乳剂和安慰剂治疗18例脂溢性皮炎,取得明显疗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38.
【甲硝唑】用甲硝唑外用制剂治疗毛囊炎、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效果明显。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