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

【山莨菪碱】有作者用654-2、泼尼松、左旋咪唑联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疗效高、好转快、效果巩固和副作用小的优点。方法:泼尼松按体重每日1~2mg/kg,左旋咪唑50mg,3次/d,用3d停4d,654-2按体重每日0.5~1mg/kg,3个月为1疗程。必要时(当复查血小板下降至8万以下)可进行第2疗程。血小板回升和紫癜消失时间大多数为7~14d,鼻衄1周可控制。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1.

【山莨菪碱】选择24例血小板减小性紫癜,均有皮肤出血,血小板在60×109/L以下,出血时间延长者20例。方法:山莨菪碱按体重每次0.5~1mg/kg,10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上升血小板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本药作用可能与改善骨髓微循环促进巨核细胞成熟,释放血小板有关。

摘自:张文志.实用儿科杂志,1986,1(3):142.

【泼尼松龙】有作者报道,用泼尼松龙治疗成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1例)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均获显著疗效。方法:泼尼松龙按体重每日20mg/kg,加入5%的葡萄糖100mL内静脉滴注,连续3d。

摘自:张桐君.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83,10(6):312.

【左旋咪唑】有作者用左旋咪唑50mg,3次/d,联合激素及山莨菪碱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4例,每疗程为3个月,血小板的回升和紫癜的消失时间多在7~14d,随访6个月以上,痊愈32例,显效1例,无效1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摘自:赵克新.新医学,1984,15(6):297.

【三尖杉碱】据报道,用三尖杉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满意。方法:三尖杉碱2~4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0d为1疗程,间歇7~10d,再进行第2疗程。结果:10例中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

摘自:熊金元.中华血液学杂志,1985,6(3):133.

【长春新碱】据报道,有作者用硫酸长春新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6例,有效率为90%以上。方法:硫酸长春新碱成人每次1~2mg,儿童按体重0.03~0.075mg/kg,每周1次,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成人开始每周1次,待血小板上升至正常后,改为每2周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儿童每周1次,3~4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再重复1疗程。泼尼松按体重每日1mg/kg,分3次口服,血小板上升后即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

摘自:杨锦本.实用内科杂志,1982,2(2):85.

金为人.临床儿科杂志,1985,3(3):133.

刘蕴.临床儿科杂志,1985,3(3):134.

【人血丙种球蛋白】本品能提高血小板功能,对成人、儿童的急、慢性病例均有效,尤适用于合并有严重出血症状的急性患者,拟行脾切除的慢性患者术前准备以及难治性病例。方法:开始按体重每日0.4g/kg,连用5d,以后视血小板计数情况每隔1~6周静脉注射1次(0.4g/kg)作为维持量。用药后大多数患者血小板迅速升高,一般2~28d达最佳效果,治疗间隔天数以维持血小板在30×109/L为准。治疗机制可能是:①本品能保护血小板,避免被抗血小板抗体侵袭和依附,避免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过早破坏;②大量免疫球蛋白在体内分解,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制,从而使致敏血小板清除速率减慢。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