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二十三、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及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西咪替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西咪替丁能调节免疫障碍,保护细胞。有作者用西咪替丁治疗15例,均获得满意疗效。另有作者用西咪替丁治疗46例,6周时治愈54.3%,显效39.14%,无效4例。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5.

【甲硝唑】用甲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治愈44.7%,显效27.7%,有效12.8%,无效14.8%,治愈后半年内复发23.4%。甲硝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可能与其免疫抑制作用有关,亦可能与结肠内菌群密集、硝基还原中间代谢产物对病变黏膜的修复作用有关。

摘自:安子元.实用内科杂志.1988,8(2):77.

【人血免疫球蛋白】原苏联哈利夫发现人体免疫球蛋白对直肠黏膜的再生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肠道菌群失调有调整作用。人体免疫球蛋白中含有抗大肠杆菌O14的抗体,有利于机体抵抗致病菌的入侵。作者使用人体免疫球蛋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9例,每次肌肉注射0.5~1.5g(10%溶液5~15mL),隔日1次,3次为1疗程,不用其他药物。经7~10d治疗,结果21例有效,其中对患左半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的中、轻型者疗效更佳。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