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疱疹类

二、疱疹类

1.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称“缠腰火丹”,故称“半腰龙”。幼儿时期病毒感染并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尤其是中老年),病毒再次活跃,发生带状疱疹。发疹前数日,可有低热、乏力等前驱症状。局部先有灼热感,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粟粒到黄豆大的丘疹、水疱,疱壁紧张,水疱发亮,单个独立,可簇集成片,但不融合,有明显的烧灼或针刺样疼痛,常因水疱破溃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皮损沿皮肤神经走行分布,胸腰部、面部及四肢是好发部位。发病急剧,一般2~4周自愈。

【左旋多巴】有作者用左旋多巴治疗47例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疹5d内连续口服左旋多巴10d,第3d起神经痛明显减轻,2个月后神经痛基本消失。

摘自:林长胜.国外医学情报,1982,3(2):31.

【吲哚美辛】以1%的吲哚美辛溶液擦涂患处,每日2~4次,共治疗带状疱疹47例,其疼痛、红斑、肿胀等主要症状改善。发病后10d内开始擦涂者,不管是否口服吲哚美辛,有效率为90%。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9.

【西咪替丁】带状疱疹目前无特效疗法。有报道单纯用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53例,3次/d,每次0.2g,睡前加服0.2g,全部治愈。平均皮疹消失时间3.5d,平均止痛时间4d。一般约24h即见皮疹停止发展,神经性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每3d复诊1次,平均疗程4d。个别患者有口干、头昏,但不影响治疗。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2.

【灰黄霉素】据报道,有作者给52例带状疱疹患者口服国产粗颗粒灰黄霉素片,每次200mg,3次/d(儿童按体重每日15mg/kg)。52例中痊愈24例,显效1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一般治疗1~2d后疼痛消失或缓解,6d左右结痂痊愈。灰黄霉素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见效快,镇痛明显,副作用少等优点。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专家推测可能是灰黄霉素有激活上皮细胞溶酶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杀灭疱疹病毒的效果。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34.

【阿昔洛韦】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疗效不及单纯疱疹,因为带状疱疹病毒比单纯疱疹病毒对阿昔洛韦的敏感度要低3~30倍:①有作者用阿昔洛韦治疗8例恶性肿瘤并发播散性水痘患儿,在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所有患者均有内脏播散,静脉注射标准剂量的阿糖腺苷3d后,病情恶化,改用阿昔洛韦治疗后,有7例痊愈,阿昔洛韦对新生儿水痘肺炎也有效,一旦怀疑到水痘,即开始按体重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mg/kg,每8h给药1次;②对带状疱疹用阿昔洛韦400mg,5次/d,共5d,有治疗作用,但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严重并发症(如急性疼痛、神经痛等),无明显疗效,有作者报道每日用阿昔洛韦4~5mg/kg与甲基泼尼松龙40~80mg联用,每8h给药1次,共5d,比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更好,在20例病例中,无1例发生疱疹后神经痛,且未见其他副作用 ;③对耳带状疱疹,用阿昔洛韦对急性病例有显效,口服5mg/kg体重,3次/d,用药2~3d后明显好转。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59.

【六神丸】据报道,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18例,每次8~10粒,3次/d,同时取40~60粒温开水溶化后皮损部位外涂,5~7d治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42.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用菜油或鲜菜汁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菜油调者每日换药1次,用鲜菜汁调者每日换药2次,可以止痛水肿,1周可痊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1.

【冰硼散】王春明报道,用冰硼散治疗带状疱疹,收效满意。方法:取冰硼散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1次/d,一般1~3d即可治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46.

【七厘散】有作者用七厘散治疗带状疱疹11例,内服,3次/d,每次1.5g,均获痊愈。一般服药1~2d疼痛即可减轻或停止,2~3d丘疹开始消退,4~6d水疱变干结痂,平均治疗时间为4~6d。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3.

【南通蛇药】据报道,用南通蛇药治疗带状疱疹50例,效果满意。用法:南通蛇药口服,每次5片,3次/d,同时取南通蛇药片研末以白酒调糊涂敷患处。结果:治愈4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3例因组织坏死感染加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外,其余均单独用药。见效时间最短12h,最长24h,平均1~2d。痊愈时间自用药起到结痂脱落时间最短3d,最长6d,平均4~5d。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65.

2.单纯疱疹

本病系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所致,多侵犯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局限性簇集性小水疱,病毒长期潜伏和反复发作为其临床特征。

【阿昔洛韦】外用阿昔洛韦制剂有一定的效果,已经证明40%的丙烯乙二醇基质有治疗作用,故阿昔洛韦酸较阿昔洛韦软膏效果明显。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