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期前收缩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小檗碱】有作者用小檗碱治疗心肌炎后遗症、急性心肌炎、可疑冠心病等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多为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也有反复发作性短阵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时间均超过2周,最长者达20年之久,并均用过胺碘酮、美西律、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溴苄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因不能耐受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而改服小檗碱。方法:每次口服小檗碱0.3~0.5g,每日3~4次,儿童酌减。经治疗50例中,一般服药1周左右见效,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其中20例完全消失。另外,小檗碱对房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效果。小檗碱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据专家们认为,可能与其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有关。有人用小檗碱治疗房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取得一定效果。方法:每次0.4~0.5g,4次/d,2~4周为1疗程,最长服药达10周。结果:显效13例,用药有效11例,无效6例。
摘自:顾连和.临床荟萃.1991,6(2):71.
【安定】安定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良效,多在用药2min后见效。方法:发作时静脉注射安定10~20mg/次。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1.
【谷维素】有作者用大剂量谷维素治疗心律失常35例。方法:口服谷维素50mg,3次/d,显效后继续服1周,然后减量维持,最大剂量为每日500mg,疗程一般为2~6周。结果:显效率为88.9%,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显著。谷维素抗心律失常机制不清,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使心肌兴奋性减低;另一方面谷维素有降血脂作用,使血黏度减低,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摘自:王铭.临床荟萃.1990,5(10):450.
【丙戊酸钠】有作者用丙戊酸钠0.4g,3次/d,疗程2~4周,治疗34例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的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预激综合征等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为31%。
摘自:袁盛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增刊).1985,(1):61.
【卡马西平】有作者用卡马西平治疗50名期前收缩患者,结果67.5%的患者症状消失,21%室上性期前收缩,61.5%室性期前收缩消失,同时未改变心房内和心室内传导时间。有作者证实卡马西平对心律失常伴有心室扩大者疗效更好,但对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显著窦性过缓者禁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1.
【哌唑嗪】据报道,心肌局部贫血患者对α肾上腺能反应性增加。已证明冠脉阻塞后30min缺血的心肌α肾上腺能受体增多。另外动物试验证明哌唑嗪能消除冠脉阻塞和重新灌注所致的心室纤颤。主要用于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的和室性的,且无论原来有无传导阻滞均有效。以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差,对房颤与房扑无效。其抗心律失常主要是增加K+外流。通过促进钾透过细胞膜,能降低浦肯氏纤维动作电位4相坡度,并增加最大舒张电位,从而抑制自律性。该药以降低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为目的,对类房结无影响。
摘自:杨维是.湖北医学导报.1989,8(1):15.
【苯妥英钠】每次0.1~0.2g,每日2~3次,在抢救患者时,可静脉注射50~100mg,每5min 1次,直至心律失常消失或用量达到100mg或出现中毒反应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