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眩晕症
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其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患者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聋、耳鸣、耳闷,也会伴有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
【山莨菪碱】据报道,用山莨菪碱、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患者5例,收效显著。方法:以利多卡因50~100mg加入50%的葡萄糖,静脉缓慢注射,或加入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1次/d,持续用药2~3d,症状缓解后改用山莨菪碱片10mg口服,3次/d。结果:本组5例,2例用药1次症状消失,2例连续用药2次后能自理生活,1例连续给药3d恢复。自觉症状缓解最短时间为20min,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最短2h,最长者为3d。用药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仅见乏力、嗜睡。
摘自:钟德恩.临床荟萃,1991,6(7):335.
【利多卡因】有作者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36例,其中内耳眩晕27例,其余为中毒性迷路炎、神经官能症所致眩晕等。方法:用2%的利多卡因2~3mL(40~60mg)稀释于50%的葡萄糖20~40mL内,缓慢静脉注射,通常每日1次,若眩晕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可同时用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0.3~0.6mg,肌肉注射。结果:25例患者1次用药10min后,恶心、呕吐、耳鸣、眩晕明显改善,眼球震颤消失,6例用药2~3次后症状完全缓解,5例用药3次无效。少数患者注射过程中有耳堵塞及迷糊感,但平卧5min后自行消失。还有作者按体重以利多卡因1.0mg/kg加入50%的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眩晕症12例获得显著效果,用药3次后全部患者症状消失,其中注射1次症状消失5例。其作用机制不详,作者认为与局麻作用无关,可能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或改变内耳循环障碍有关。
摘自:舒宽赣.实用内科杂志,1982,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