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寻常痤疮

三、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多发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等。痤疮为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现代西医学目前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药物内服外用为主。寻常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肺风粉刺”“面疮”等。

【西咪替丁】实验证明,西咪替丁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因此可用于治疗痤疮、前列腺肥大、女性多毛症等。据报道,单用西咪替丁治疗前列腺肥大17例,除3例因故脱落外,余14例症状均明显改善。11例随访4~14个月,疗效良好。方法:起始剂量1.2~1.6g/d,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0.4g/d。因只有长期应用才能避免复发且用量较大,因此,须注意西咪替丁的不良反应。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85.

【螺内酯】据报道,用螺内酯治疗痤疮,效果满意。方法:螺内酯20mg,2次/d,口服,10~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15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例。2例服药后有轻度恶心,心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雄激素作用有关。

摘自:高俊林.实用医学杂志,1985,1(1):12.

【维生素A】维生素A类化合物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已有突出表现,如用于牛皮癣、痤疮等。有资料表明,应用大剂量维生素A治疗寻常痤疮,10kU/d,维持6个月,取得了较高的疗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副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4.

【红霉素】据统计,青少年痤疮罹患率可达95%,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因其发病与皮脂分泌亢进,皮脂腺导管角化,导管内细菌增生及寻常炎症反应有关。近来发现红霉素可抑制细胞脂外酶和白细胞趋化,修饰淋巴细胞,抑制痤疮杆菌生长,预防并减少细菌引起的甘油三酯水解物引起的炎症反应,治疗痤疮效果确切。有作者报道以1.0g/d口服,配合外用,2~6周可抑制游离脂肪酸45%以上,减少导管角化21%。还有作者以1.0g加5%的酒精100mL,2次/d局部涂抹,疗程3周,治疗21例中80%完全消退,随访8个月仅5例复发。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25.

【四环素】据报道,美国每年用于治疗痤疮的四环素占四环素总消耗量的10%,疗效中等。用法一般是每次口服0.5g,2次/d,连服4周,然后改为每日早晨服0.5g,连服8周。也有人提倡4次/d,每次0.5g,1周后改为每日或隔日服0.25g。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32.

【氨苯砜】氨苯砜(DDS)对寻常痤疮有效,特别是对脓疱型和聚合性痤疮效果肯定,且复发率低。对比观察指出,DDS比四环素组复发率更低。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48.

【硫酸锌】据报道,有作者用0.5%的硫酸锌溶液口服治疗青年痤疮35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显著。方法:0.5%的硫酸锌溶液,每次30mL,3次/d,餐后服用。一般需连服5~9周,因疗程短易复发。药物的配制方法:用分析纯或化学纯的硫酸锌5g,加蒸馏水至1000mL,溶化后即用。也可加适量葡萄糖和食用香精调味,配出的溶液澄清透明,无沉淀物即可服用。注意:在服药期间除擦少量霜型护肤剂外,停用其他内服及外服药,禁止吃刺激性强的食物。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00.

【反应停】本药效佳。有作者报道治疗14例,按100~200mg/d(儿童50~100mg/d),11例获显效,其中3例停药后未复发,8例需再用50~100mg/d或100mg/周的维持量。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