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行性出血热

四、流行性出血热

本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碳酸氢钠】据报道,以5%的碳酸氢钠为主,快速扩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16例。剂量为5%的碳酸氢钠150~300mL静脉注射或快速静脉滴注,继而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5%的碳酸氢钠推注后30min血压仍不上升者,再重复注射5%的碳酸氢钠1次,在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后,滴注20%的甘露醇200mL,继用平衡盐液维持,直至休克逆转。结果:有8例在0.5~1h内血压回升到正常。除6例于休克期后进入少尿期外,其余10例直接进入多尿期。16例全部存活,无1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1.

【利巴韦林】有作者用利巴韦林治疗发病5d以内的发热期流行性出血热(下简称出血热)患者,剂量700~750mg/d,静脉滴注,连用3d。结果:退热时间及尿蛋白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越过低血压期和少尿期者增多,特异性免疫循环复合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亦较短。

摘自:罗端德.中华传染病杂志.1986,4(3):139.

【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有恢复T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内DNA合成和加强吞噬功能等作用。用左旋咪唑150mg分3次口服,联合环磷酰胺0.2/d静脉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已取得显效。

摘自:王嘉瑞.中华内科杂志.1987,26(8):485.

【环磷酰胺】随着免疫学的进展,近年认为流行性出血热是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环磷酰胺可抑制体液免疫,阻断或减少抗体产生和复合物形成,从而减少补体激活对组织的损害。据报道,用环磷酰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8例,3d为1疗程,第1d 200mg,第2、3d各100mg加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同时进行补液、纠酸等治疗,收效显著。作者认为,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应用环磷酰胺治疗,有使患者退热快、蛋白尿消失快、缩短病程及增加治愈率等优点。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14.

【六神丸】六神丸每次10粒,3次/d,疗程10d。同时配合支持疗法、激素和中药清热解毒液,总有效率为94.55%。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44.

【东莨菪碱】该症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急性肺水肿时,微循环障碍的主要靶器官是肺和肾,肺、肾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应用东莨蓉碱不仅能解除毛细血管动脉的阻力,且能解除肺小静脉后括约肌的痉挛,从而改善肺微循环。本品还可解除肾脏弓状动脉和入球动脉的痉挛,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也增加;患者从无尿期转为多尿期,肾功能逐渐恢复。本品每次剂量为0.5mg,1.5mg/d,但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该剂量远远不足,国内曾报道1例48h内共用68mg(227支)。然而,如此大剂量是否有后遗症,尚需进一步研究。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

【山莨菪碱】山莨菪碱10~20mg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以0.1~0.2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4~7d为1疗程。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6.

【氨茶碱】氨茶碱可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及滤过率,改善肾脏微循环,激活肾小球的泌尿功能。有作者用氨茶碱配合多巴胺用于8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患者,静脉滴注3或4d,结果全组尿量均由<400mL/d迅速增至1000mL以上,使患者提前进入多尿期。

摘自:陈华嘉.贵州医药.19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