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大症
2025年08月10日
十一、血小板增大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弹性酶】有报道,测定2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有形成分,发现血小板计数虽在正常范围内,但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正常人明显增大,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存在慢性DIC,使血小板破坏增加,再生旺盛,新生的大型血小板增多,导致MPV增大。一般认为,新生的大型血小板较老化的小型血小板具有更强的凝集功能。因此,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血液凝集功能紊乱原因之一。给患者口服弹性酶每日5400U,3次/d,6周后MPV明显减少,说明弹性酶有调节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有利于纠正已紊乱的凝集系统,防止血栓形成。此外,有作者认为血小板膜的脂质影响其体积和功能,任何一种趋脂药能使血小板膜的脂质发生变化,也将影响其凝集的功能。弹性酶也可通过此途径改善血小板的功能。
摘自:钟学礼.临床糖尿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