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二十八、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指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双嘧达莫】据报道,双嘧达莫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RNA病毒、正黏液病毒和某些DNA病毒,对宿主细胞代谢无明显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双嘧达莫能抑制二氧嘧啶核腺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苷等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通常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肠炎等疗效显著。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95.

【利巴韦林】关于利巴韦林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目前尚有争议。一些作者用利巴韦林治疗急性甲型及乙型肝炎,认为安全有效,表现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生化指标(胆红素、SGOT、SGPT、AKP、LDH)恢复正常时间快,肝活检显示组织恢复亦较快。常用量为800mg/d,连用14d。也有报道利巴韦林对HBsAg阳性的慢性肝炎有效。但有作者报道利巴韦林对急、慢性肝炎的疗效不确实,对HbsAg阴转无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55.

【活性炭】据报道,35例治疗组和35例对照组均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组均给予口服用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干酵母,根据病情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500~1000mL。治疗组给予药用炭8g,配成混悬液口服,2次/d,在2次服药间再服果导片2片,以保持大便通畅;对照组选用水飞蓟宾、葡醛内酯、云芝肝泰、肌苷、ATP等1~2种护肝药。结果:两组患者均达临床治愈,但治疗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其中临床症状改善,降低黄疸指数及谷丙转氨酶平均时间前者分别为9.83~10.6d、14.62d及14.71d,后者12.71~11.8d、19.46d和19.29d,两者相比P<0.05。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57.

【甘露醇】口服20%甘露醇20mL,3次/d,10d降酶有效率为85.7%,退黄有效率为71.3%,增进食欲、清除腹胀有效率为95%。作者认为,口服甘露醇具有利胆、促进胰液分泌、加速小肠运行及改善腹腔微循环,使腹胀改善、食欲增加,间接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摘自:张晓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7,7(4):158.

【维生素E】维生素E与维生素C并用能激发肝细胞微粒体羟化酶活性,可使苯胺羟化酶活性增高7倍。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E及维生素C同时缺乏时,细胞色素P450循环就会受到破坏。所以维生素E及维生素C适当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接触工业毒物(如黄曲霉素及农药等)的人群肝脏解毒能力。另外,硒在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中具有传递电子的重要作用,而维生素E缺乏时,硒进入微粒体减少,从而影响该酶系发挥作用,使肝脏的解毒作用大为下降。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02.

【维生素K】有作者用大剂量维生素K1治疗急、慢性肝炎,即采用维生素K140mg静脉滴注或30mg静脉注射,或20mg肌肉注射,1次/d,疗程10~14d。据报道,此疗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并可降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及胆固醇,缓解黄疸引起的瘙痒。

摘自:张忠民.陕西新医药,1982,(11):62.

【左旋咪唑】有作者用左旋咪唑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6例(其中HbsAg阳性者6例),用药第4周复查谷丙转氨酶,正常率为72.7%,HbsAg转阴率更为明显。另有作者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左旋咪唑的作用,故本药在治疗肝炎中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80.

【肝素】肝素可使中毒症状较快消失,黄疸期和住院期缩短。有报道,对重症肝炎,肝素可使病死率与肝肾综合征发生率降低。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31.

【鸭跖草】据报道,用鸭跖草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效果满意。方法:鸭跖草全草30~60g,水煎服,2次/d,15~20d为1疗程。不加用其他药品。结果:经治疗后全部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其中临床症状好转平均时间为6d,巩膜黄染消失平均时间为14d,肝脾肿大30d恢复正常。

摘自:曹世秀.辽宁中医杂志,1984,8(1):30.

【穿心莲】有作者用穿心莲治疗重症肝炎26例,临床治愈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死亡5例,有效率为76.9%。方法:取穿心莲溶液100mL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300~500mL,维生素C 1~2g,二异丙胺1~2支,分别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0~15d,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使用穿心莲最长时间为33d,最短为3d(死亡病例),平均15d。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98.

【虎杖】虎杖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胆湿热症。据报道,用本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余例,有效率90%以上,治愈率80%。方法:①煎剂 虎杖50g(鲜品加倍,儿童酌减)水煎,每日分2~3次口服;②浸膏片 每次3片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但疗效与单用虎杖者并无明显差异。服药后部分患者觉上腹闷胀不适,个别有轻度恶心等副作用,但不影响服药。另有作者应用复方虎杖煎剂治疗115例黄疸型肝炎患者,均在服药后7~10d内退黄,临床症状消失。方法:鲜虎杖50g、鲜柳叶250g、鲜地锦草100g,煎煮取汁2次,共约200mL,3次/d,儿童减半。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4.

【东莨菪碱】研究表明,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发展与微循环有关,因此,在治疗中可用东莨菪碱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方法:东莨菪碱0.6~0.9mg加入10%的葡萄糖200mL中,2次/d,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7~21d,同时辅以肝素及其他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摘自:王子骥.临床肝胆病杂志,1987,(1):28.

【山莨菪碱】蔡慧芬等对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一般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654-2,结果表明加用654-2后疗程显著优于一般支持疗法。方法:654-2每天20~4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持续5h,1次/d,连用10~14d。最长1例用33d,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应用莨菪类药物,用药要早,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每天20~40mg比较安全。

摘自:蔡慧芬,范宗滂.江苏医药,19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