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

【山莨菪碱】有作者用山莨菪碱0.5~2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治疗8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46例,有效率86%。关于山莨菪碱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使骨髓神经得到调节,并使骨髓血流加快,毛细血管增生,从而改善了造血微环境,刺激造血干细胞生长。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

【一叶萩碱】每日肌肉注射硝酸一叶萩碱注射液8~24mg,疗程为0.5~6个月。治疗期间除用支持疗法外不用其他中西药,治疗123例。结果:治愈18例,显效40例,无效65例,总有效率为47.1%。作者认为病程较短,疗程≥半年,日剂量16mg较好。本药治疗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本品通过自主神经调节骨骼血流或其他途径,促进较正常为多的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2.

【泼尼松龙】有作者用大剂量泼尼松龙治疗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获得较好的疗效。方法:按体重给予泼尼松龙静脉注射30mg/kg,连续3d,20mg/kg连续4d,继之每千克体重每周用药依次递减为10mg、5mg、2mg、1mg,此后根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比积、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以末次剂量为准,隔日1次或连续用药,直至血常规正常。随访52例,除10例死于感染或出血而脱落外,有效18例(64%),存活15例(54%),其中3例肝炎后再障有2例完全缓解。本疗法治疗再障可使病情明显改善,骨髓反应较迅速(3~12d),但全血细胞减少的完全恢复需长达9~12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激素刺激骨髓生长有关。

摘自:Ozsoyln S.Scand J Haemato L,1984,33:305

【左旋咪唑】有作者用左旋咪唑治疗再障12例,50mg,3次/d,其中8例为每周服1d,1例每周服2d,其余3例每周服3d。结果:血红蛋白、血小板和淋巴细胞酸性非特异性脂酶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增高。

摘自:赵子义.实用内科学,1982,2(6):298.

【环磷酰胺】据报道,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3例疗效满意。有学者认为,对免疫性或严重再障可以试用环磷酰胺。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15.

【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0.4g/kg,连用5d。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25.

【野菊花根】据报道,用野菊花根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效果显著。方法:取野菊花根茎30g,鲜精猪肉30g,一起煎煮,去渣,吃肉喝汤,每日1剂。结果: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治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

摘自:曹世芳.辽宁中医杂志,1984,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