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急性胰腺炎
本病为腹部外科常见病。由于其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病死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病死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2种。
【山莨菪碱】宁波市第二医院用654-2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按体重每日总量1~3mg/kg,入院后的前3d,将全日量2/3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1/3分次口服。疼痛缓解后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痊愈,不用抗生素,不禁食。与采用禁食、输液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痛缓解天数、体温及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较对照组大大提前,输液量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少,治疗效果显著。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0.
【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可增加对胰腺供血,利于病变恢复,其镇痛等作用对解除休克有益。方法:按0.1%~0.25%的浓度配制于500mL输液中静脉滴注,每日用药1~2次。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2.
【吲哚美辛】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50mg,2次/d,经过7d治疗,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疼痛天数明显减少。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积液含有大量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能使痛觉感受器致敏,吲哚美辛则通过对前列腺素的抑制而发挥镇痛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80.
【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每次20mg,3次/d,口服。临床症状一般在6d内完全消失,大多数在1~2d消失。据报道,36例急性胰腺炎中有19例白细胞增高,均在用药4d内恢复正常。
摘自:袁寿腾.临床荟萃,1989,4(8):362.
【低分子右旋糖酐】据报道,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可降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和致病率。有作者对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4例,单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500~1000mL/d静脉滴注;B组17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抗生素或654-2治疗;C组34例,采用传统治疗。结果:3组的腹痛持续时间分别为6.95±1.06h、12.03±3.93h和30.40±5.19h,恶心持续时间分别为(1.92±0.44)h、1.94±0.42h和12.47±2.24h,B组呕吐和发热时间比A、C明显缩短。作者认为其机制与疏通微循环,增加氧供,加速有害物质清除,减轻胰腺组织水肿,从而缓解疼痛有关。通过加速有害物质的清除,利于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热的消退,但在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密切观察血象、体温,随时可加用抗生素。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23.
【西咪替丁】一般认为,西咪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可间接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并避免激活胰蛋白酶原。有作者比较西咪替丁治疗急性或复发性胰腺炎效果,发现西咪替丁组住院日数缩短。另有作者用大剂量西咪替丁(0.8g静脉注射,6h给药1次)治疗6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发现西咪替丁对有胰腺囊性纤维变患者可减轻脂肪泻,改善患者的营养。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4.
【西咪替丁】因胰腺炎或胰腺切除所致的胰腺功能不足引起的吸收不良者,补充胰酶可被胃酸灭活。如在饭前给予西咪替丁(CMT)和胰酶,既可减轻脂肪泻,使体重增加,也能用CMT改善症状。但CMT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只能用作补充胰酶的辅助药。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47.
【氟尿嘧啶】据报道,用氟尿嘧啶治疗胰腺疾病15例(其中4例胰腺炎,2例慢性复发性胰腺炎,1例胰腺囊肿,2例胰腺钙化及6例胰头癌),用氟尿嘧啶250~500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静脉滴注1次,疗程3~8d。结果:氟尿嘧啶对4例急性胰腺炎及2例慢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改善,血、尿淀粉酶在2或3d内恢复正常,3例胰腺疾病良性患者,在术前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与淀粉酶升高,术前给予氟尿嘧啶治疗,症状获得改善,淀粉酶下降,术后再给予氟尿嘧啶,防止了手术所致淀粉酶增高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作者认为氟尿嘧啶可改善急、慢性胰腺炎的症状,降低血、尿淀粉酶、预防术后并发症。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18.
【番泻叶】番泻叶有利胆、松弛Oddis括约肌的作用,且有较强的抑菌消炎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据报道,运用单味番泻叶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240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报道,以单味番泻叶口服治疗急性胰腺炎100例,全部治愈,与西药常规治疗组相比,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