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鼻衄

三、鼻衄

鼻出血亦称鼻衄,颇为常见,一般可分为2类,由鼻局部原因所致的鼻衄和作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的症状性鼻衄。尤以症状性鼻衄更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前者的2倍。

局部因素引起的鼻衄大多为单侧性,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部富于毛细血管前动脉的部位。此处组织弹性较低、遭受刺激时(如挖鼻、干燥、粉尘等),黏膜血管容易破裂,导致出血。鼻黏膜溃疡、鼻息肉和鼻腔恶性肿瘤更是引起出血的原因。

【葡萄糖】据报道,用葡萄糖普鲁卡因溶液每次0.4~0.5mL,做出血部位鼻黏膜下注射,治疗鼻出血89例,注射3次以内的总有效率达94.9%。还有作者用50%的葡萄糖注射液0.5~1mL注入鼻阈后治疗鼻中隔出血70例,获得满意效果。

摘自:张乃仁.人民军医,1982,(8):76.

刘二民.安徽医学院学报,1985,20(2):64.

【垂体后叶素】严重鼻衄时,一般止血措施几乎无效,此时可试用垂体后叶素10U溶于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有时可当场止血。但为巩固疗效,应再予20U溶于500~1000mL液体中缓慢静脉点滴,每晚再静脉注射10U。如此连续3~7d,可达止血目的。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21.

【肾上腺素】制止鼻黏膜及齿龈出血时,可用浸有1∶20000~1∶1000的肾上腺素盐酸盐的纱布式棉球填塞出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