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黏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山莨菪碱】蔡有章用654-2治疗消化性溃疡收到良好效果。剂量分别为40、60、8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2~3h滴完,睡前口服20mg。654-2治疗消化性溃疡机制:①抑制胃液及胃酸的分泌;②增加胃黏液分泌;③改善胃黏膜血流,解除微血管痉挛。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
【左旋多巴】有作者用左旋多巴治疗30例溃疡病。结果:经X线检查,十二指肠龛影消失73.3%,胃龛影消失为60%,且尿中多巴胺排泄量均较治疗前增加。方法:左旋多巴适用于恢复期患者,对急性期患者宜先给抗胆碱药后再用左旋多巴。剂量为2次/d,每次250mg,10d为1疗程,一般连续用药1个月。少数患者有中度上腹部沉重感、食欲降低、惊慌感,可自行消失。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2.
【安定】安定能调节神经冲动和具有抗胆碱作用,因而可抑制胃酸分泌,故对消化性溃疡有良效。有作者报道,用呋喃唑酮佐以安定2.5mg口服,3次/d,对消化性溃疡的总有效率达95.7%。另外,还可用于治疗因精神紧张所致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作者用安定5mg口服,3次/d,辅助治疗因精神紧张所致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8例,经胃镜检查5例治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1.
【谷维素】有作者报道,用谷维素治疗9例消化性溃疡,口服,30mg/d,2个月后溃疡完全愈合。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中枢生物胺的含量,产生中枢性抗溃疡作用,并通过自主神经中枢,发挥抗迷走神经作用,抑制胃酸分泌;对胃泌素也有抑制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2.
【阿米替林】据报道,有作者用盐酸阿米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81例(75mg/d,分3次口服),获得与西咪替丁相似的疗效。且对13例病程长,经西咪替丁治疗无效者改用盐酸阿米替林而治愈。对伴精神神经症状者治疗效果更优于西咪替丁。其治疗机制:①该药具有阻断H2受体及抗胆碱作用,能减少胃酸分泌;②5-羟色胺在溃疡形成中起一定作用,该药能抑制5-羟色胺的提取,因而可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溃疡愈合;③该药具有镇静作用,可使患者情绪稳定,降低自主神经的反应,减少胃酸分泌,对伴焦虑不安症状的溃疡患者更为有效。
摘自:中井吉英.诊断之治疗,1987,75(2):279.
【多塞平】据报道,睡前服多塞平50mg,可取得类似服西咪替丁200mg,3次/d,睡前加服400mg的效果。作者认为用多塞平治疗溃疡病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在发挥抗忧郁、安眠作用的同时,影响胃酸分泌和胃活动度,故对有睡眠障碍、忧郁、紧张、疼痛综合病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尤佳。多塞平还有保护胃黏膜作用和轻微的抗胃蛋白酶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9.
【硝苯地平】硝苯地平能阻断胃肠黏膜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势依赖性钙通道,使血管相对扩张,血流增加,从而增强黏膜屏障的抵抗和修复能力,促进溃疡愈合。如硝苯地平可阻断黏膜中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势依赖性钙通道,使去极化时不能打开或开全,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不能收缩或收缩不良,使血管相对扩张,且由于动脉平滑肌细胞对钙阻滞剂比静脉平滑肌敏感,所以流入胃黏膜的血流量增多,使胃黏膜屏障的抵抗和修复损伤的能力增强,促使了溃疡愈合。有作者报道治疗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4周溃疡愈合1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3.3%。有效患者均在开始治疗3~5d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15d后基本消失。据报道,使用硝苯地平10mg,3次/d,4周溃疡愈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3.3%,无效6.7%,与西咪替丁相比,疗效相近,且硝苯地平有用药时间短、价廉和副作用小等优点。
摘自:倪家璋.江苏医药,1988,14(1):37.
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06.
【己酮可可碱】用己酮可可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效果显著。方法:己酮可可碱每日口服300mg,病程长者1周内静脉滴注100mg/d,同时口服600mg,以后调整为每日口服600mg,继之用维持量300mg。结果:60例中,治疗2~5d时疼痛消失,幽门十二指肠部位的触痛于4~6d消失。内窥镜检查发现在3周内49例溃疡完全愈合;溃疡面积明显缩小,溃疡壁龛有肉芽组织生长11例。溃疡愈合后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形成。
摘自:叶金朝.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4):181.
【硫酸镁】用硫酸镁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可缓解呕吐及上腹痛,且疗效迅速可靠,明显优于其他解痉止吐药物。一般情况下用药后症状即缓解。方法:25%的硫酸镁10~20mL加入5%的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1次/d,或10%的硫酸镁10mL加入5%~50%的葡萄糖40mL内缓慢静脉注射,2次/d。
摘自:吴纪泰.临床荟萃,1989,4(10):464.
【甲氧氯普胺】甲氧氯普胺可使幽门-球部区域松弛,促进胃窦部蠕动和加速胃排空,并有中枢镇静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作者用大剂量甲氧氯普胺(10~20mg,3次/d)治疗十二指肠溃疡30例,疗效显著。还有作者使用相同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06例,证实确有效,但锥体外系反应达4.8%。
摘自:邝贺龄.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3(11):523.
【乙酰唑胺】乙酰唑胺对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发性溃疡都有显著的疗效。国内报道,有作者治疗40例,总治愈率为97.5%。方法:乙酰唑胺按体重25~30mg/kg,分3~4次服,同时加服碳酸氢钠,每日2g,或同时加服门冬酸钾镁(脉安定),3次/d,每次2片。乙酰唑胺的副作用轻,疗效较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都高。
摘自:张国勤.乙酰唑胺的临床新用途.中医药信息报.1990,8:15.
【维生素B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中,无论电针或电极板均需多组穴位和电疗机等设备,而用维生素B1双足三里封闭不但取穴少,而且设备简单。以维生素B1双足三里封闭为主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有良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82.
【维生素B6】维生素B6与呋喃唑酮(0.1g/片)各24片,分2期口服,6d为1疗程。方法:前3d每次服2片,第1d每隔6h口服1次,第2d每隔8h口服1次,第3d每隔12h口服1次。后3d每次服1片,即第4d每隔8h口服1次;第5d每隔12h口服1次;第6d 1次。1疗程即可见效。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87.
【维生素A】据报道,有作者用维生素A治疗慢性胃溃疡,可使溃疡面明显获得缩小。其治疗溃疡的机制可能是与胃内上皮组织的正常代谢以及上皮组织间质中的黏多糖合成,从而对黏膜细胞起黏合和保护作用。
摘自:刘加升.老药新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荟萃.1989,4(11):519.
【维生素E】有作者用维生素E配合抗酸剂和阿托品治疗消化性溃疡,结果比不用维生素E疼痛和消化不良症状消失快,同时患者的全身自我感觉改善。维生素E治疗溃疡病的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和局部组织营养状况,从而加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和修复作用。再者,维生素E还有助于环氧化酶的合成,使前列腺素(PGS)在胃黏膜中积聚。PGS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另外,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消除过氧化物对溃疡面的细胞毒作用,而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
摘自:刘德绩(译).临床用药文摘,1984,1(1):0027.
【青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有作者报道给51例幽门弯曲菌阳性,半年内未服用过H2-受体阻断剂和抗菌药物的27例消化性溃疡,加用青霉素800kU,2次/d,肌肉注射治疗。其中治愈25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
摘自:赵世勤.贵州医药,1991,6(11):523.
【阿莫西林】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较好效果。方法:阿莫西林0.5,3次/d。消化性溃疡4周愈合率为88.2%,6周愈合率为94.1%;幽门弯曲菌阴转率93.8%,6周阴转率100%。
摘自:张尚志.四川医学,1988,9(6):369.
【庆大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作者用庆大霉素40kU治疗3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早晚空腹及午餐前1h各服1次,10d为1疗程,中间休息4d,共3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及黏膜活组织检查,观察CP的清除、溃疡的愈合以及胃窦炎的恢复情况,结果:愈合21例(70%),CP清除17例(56.7%),慢性胃窦炎症好转22例(73.3%)。对用传统抗溃疡药包括H2受体阻断剂持续治疗1年以上,症状不见缓解,溃疡未愈,并检出CP的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庆大霉素(用法及疗程同上)后,5例CP消失,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研究表明,庆大霉素不但对合并CP感染的寻常十二指肠溃疡有效,而且对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十二指肠亦有良好效果。
摘自:胡伏莲.中华内科杂志,1988,27(12):721.
【土霉素】陈炎用土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126例,收到较好效果。方法:土霉素0.25g,4次/d。另有文献报道从溃疡创面分离到幽门弯曲菌,土霉素可抑制此菌,故能控制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摘自:陈炎.中华内科杂志,1988,27(4):226
【异烟肼】据报道,异烟肼具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溃疡患者服药后不仅体重增加较快,服药后临床症状在数天内可迅速好转。剂量为200mg,3次/d,总量达12.5~25g为宜。可配合适量维生素B6口服。其治疗机制不明,可能与下列有关:①异烟肼是单胺氧化酶(MAO)的抑制剂,其与呋喃唑酮、烟酰胺及帕吉林等MAO抑制剂对大鼠醋酸性溃疡的愈合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因为现在已知脑组织的多巴胺水平与实验性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多巴胺水平降低可以导致溃疡的发生,抑制MAO后可减少多巴胺的分解,从而提高多巴胺的含量;②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幽门弯曲菌有关,异烟肼能抑制细菌磷脂的合成,使细胞膜受损,使通透性增加而产生抑菌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41.
【呋喃唑酮】据报道,用呋喃唑酮治疗溃疡病,效果显著。方法:呋喃唑酮0.2g,2次/d,共3d,第4d开始改为3次/d,共4d,以后每次服0.1g,4次/d,共7d,全疗程14d。治疗52例溃疡病患者,治愈率为84%。
摘自:陈泽霖.赤脚医师杂志,1977,(5):19.
【吡哌酸】最近卢焰山单用吡哌酸0.5g,3次/d,口服,治疗48例消化性溃疡作为研究组;用西咪替丁0.2g,3次/d,或0.4g,1次/d,作为对照组治疗50例。结果:用药4周后,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达93.7%;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84%。表明吡哌酸疗效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P<0.05),停药3个月后复查发现,吡哌酸组复发率低于西咪替丁组,分别为8.3%和18%(P<0.05)。
摘自:卢焰山.临床荟萃,1989,4(9):404.
【小檗碱】近年,专家们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尤其是活动性溃疡,其周边常呈充血、水肿、糜烂、脓苔等炎性表现,这可能与局部黏膜受细菌感染有关,因而应用小檗碱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效果良好。方法:每日口服小檗碱3次,每次0.5g,连续服用20~30d为1疗程。经过4周治疗后,治愈率达67.6%。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3.
【硝唑】有作者报道用甲硝唑治疗40例,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治愈率81%,而胃溃疡治愈率达100%。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