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2025年08月10日
十二、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本病特征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特应性”特点:①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高;④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和上述4个特点,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Besnier体质性痒疹或遗传性过敏性湿疹。临床分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儿童期及青年期(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
【氨甲环酸】据报道,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曾应用抗组胺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口服氨甲环酸1g,4次/d,荨麻疹发作次数减少,发作强度明显减轻。对57例急性湿疹、皮炎、荨麻疹、药疹等患者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治疗,其临床改善率为73.7%。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纤溶酶在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氨甲环酸具有抗纤溶酶作用,故对过敏反应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