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顽固性呃逆

七、顽固性呃逆

膈肌痉挛又称为呃逆,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

【麻黄碱】据报道,用小剂量盐酸麻黄碱(5~17mg)静脉注射治疗术中呃逆31例,有29例1次注药奏效,至术毕未再发,1例注药2次控制,1例膈下脓肿反复注药3次而效果短暂。另据报道,用盐酸麻黄碱治疗术后顽固性呃逆5例,取得满意疗效。方法:用盐酸麻黄碱10~30mg静脉注射。

摘自:陈卓雄.中国麻醉学杂志,1986,6(3):154.

孙喜庚.实用外科杂志,1985,5(9):496.

【丙戊酸钠】有作者报道,5例病程为14d至30年的顽固性呃逆,开始每日按体重给丙戊酸钠15mg/kg,分次服用,以后每2周将日量增加250mg,直至呃逆停止或出现副作用。结果:3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

摘自:Jacobson PL.Neurology,1981,31(4part).

【氯丙嗪】有作者用盐酸氯丙嗪25mg口服,3次/d,治疗顽固性呃逆43例。结果呃逆1d消失27例,2~3d消失11例,5d后减轻4例,1例无效。38例随访4个月以上无复发,其中15例恶性肿瘤所致者至死无复发。其机制可能与盐酸氯丙嗪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膈肌兴奋有关。

摘自:张泽林.实用内科杂志,1989,(9):340.

【阿米替林】治疗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后的难治性呃逆(用其他药物治疗2周后无效),给予盐酸阿米替林30mg,分3次口服,服药1d呃逆即消失。

摘自:Pawin R.AM J Gastroentero J,1988,83(9):1007.

【哌甲酯】临床上多种重症病例均可引起严重呃逆,给患者增加痛苦,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既往常用镇静剂、解痉剂、针灸、屏气等治疗疗效甚差。近来有作者对74例各种危重病(包括心肌梗死15例,心衰15例,尿毒症12例,肝硬化8例,风心病7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肺脓肿2例,胃癌2例,胆囊炎胆石症3例)引起的顽固性呃逆采用哌甲酯治疗获满意效果。方法:哌甲酯每次20mg肌肉注射,2d后可重复注射,反复发作者可重复应用。74例中用药1~3次呃逆消失42例(56.7%),用药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24例(32.4%),用药3次以上无效8例(10.8%),总有效率为89%。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之故。

摘自:郄日升.临床内科杂志,1987,4(1):47.

【多塞平】据报道,用多塞平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效果显著。方法:多塞平25~50mg,口服,3次/d。结果:4例老年顽固性呃逆患者,1~5d呃逆完全停止,随访未复发。用药过程中除个别病例服用剂量稍大(150mg/d),有思睡症状,减量后消失,无其他副作用。

摘自:吴正礼.新药与临床,1990,9(2):76.

【硝苯地平】有作者试用硝苯地平治疗顽固性呃逆2例,效果良好。方法: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用,3次/d。用药1次呃逆次数即减少,1d后呃逆停止。用药3d呃逆完全停止,呃逆未再复发。

摘自:杨国民.新药与临床,1991,10(4):234.

【乙酰唑胺】有作者用乙酰唑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12例,均收到良好效果。方法:乙酰唑胺0.25~0.5g/次。据推测乙酰唑胺治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