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角膜炎

二、角膜炎

角膜炎是指因角膜外伤以及细菌、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2类。溃疡性角膜炎绝大部分为外来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

【利巴韦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常见眼病,因无有效治疗药物常导致失明。据报道,用利巴韦林治疗80例(大部分为用其他抗病毒剂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其中70例为溃疡型,10例为基质炎型。溃疡型愈合时间平均为15.9d,基质炎型治疗时间平均为43.5d,疗效显著,同时视力有明显改善。方法:0.5%的利巴韦林眼水滴眼,溃疡阶段每小时滴1次,每次1~2滴,溃疡愈合后,基质尚有浸润及水肿者改为每2h 1次,基质炎型病例可合用泼尼松眼膏及地塞米松眼药水。同时还观察到利巴韦林对牛痘性角膜炎、角膜带状疱疹及腺病毒性点状角膜炎均有效。对眼睛未见严重刺激,无疼痛或药物过敏反应。

摘自:范德彰.中华眼科杂志,1983,19(6):332.

【阿昔洛韦】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感染性角膜炎中最主要的致盲眼病,多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发病,根据对实验性、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的角膜炎的治疗结果看,阿昔洛韦明显强于利巴韦林、酞丁安和碘苷等药物,故一般情况下应首选阿昔洛韦。由于酞丁安同时具有抑菌作用,所以与阿昔洛韦联合应用可预防和治疗继发的细菌性感染。当单纯疱疹病毒进入神经节,特别是三叉神经时,动物实验表明:阿昔洛韦和安西他滨可以抑制三叉神经潜在的单纯疱疹病毒,但阿昔洛韦的作用明显优于安西他滨。对地图状角膜炎,使用3%的阿昔洛韦眼膏加入1%的阿托品滴眼剂治疗,3~16d即可痊愈。有作者用3%的阿昔洛韦眼膏加0.01%的倍他米松眼液治疗21例盘状角膜炎,全部治愈。用阿昔洛韦和类固醇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比单用阿昔洛韦见效快、疗效高,无副作用。大量证据证实,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属疱疹病毒引起,静脉注射或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可很快控制病情,提高视力,不产生新病灶。

摘自:舒锦荣.药学通报,1986,21(2):105.

施建正(译).药学情报通讯,1987,5(4):11.

【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疾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如有作者用左旋咪唑和转移因子治疗病程2~8个月的单纯性疱病毒性角膜炎30例,将转移因子行患眼结膜下和耳前淋巴结注射,左旋咪唑常用量口服,5~7d为1疗程,治愈率为66.66%。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72.

【过氧化氢】据报道,75例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患者(浅层型角膜炎62例,深层型角膜炎13例),用2%的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加3%的过氧化氢0.2mL,混合后结膜下注射0.2mL/次,2次/d。结果:治愈36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治愈率为48%,总有效率为86.7%。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96.

【老鹳草】有作者用西伯利亚老鹳草制成20%的眼药水,每小时滴眼1次,同时用1%的阿托品散瞳。结果:治疗盘状角膜炎和混合型角膜炎25例,显效15例,无效10例;治疗浅层点状及树枝状角膜炎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2例。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