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

八、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过性缺血发作又称TIA,是指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过去的观点认为,TIA发作持续24h以内,颈内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14min,椎基底动脉TIA平均发作时间是8min。1/3的TIA患者将发展为卒中,而初发的卒中往往会再发。随着治疗学的进展,时间窗对缺血性卒中至关重要。当前1h以内不恢复的TIA发作就应视为卒中,应积极治疗。

【倍他司汀】倍他司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作用强而有效的药物,尤其对椎-基动脉系统缺血性改变作用更佳。研究表明,脑动脉硬化老年患者,每日口服或静脉滴注12~20mg倍他司汀,脑血流图表现明显改善。有作者用倍他司汀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72例,其中27例口服,每日18~36mg,26例肌肉注射,每日20~40mg,19例静脉滴注,每日20mg。疗程15~30d。结果:治愈16例(22.2%),显效35例(48.6%),有效18例(25%),有效率为95.8%。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0.

【氨茶碱】有作者对急性脑栓塞患者做局部脑血流量测定,表明氨茶碱使正常脑局部血管收缩,缺血区血管扩张,并可使cAMP在神经突触传递介质中起重要作用。据报道,用氨茶碱合并cAMP治疗35例,37.1%3d显效,82.8%1d有效。另据报道28例,有效率为96.1%,明显优于传统用药组。

摘自:徐旭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9:39.

【碳酸氢钠】据报道,有作者用碳酸氢钠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效果显著。方法:5%的碳酸氢钠用50%葡萄糖稀释至1%浓度,缓慢注入颈动脉内,剂量为50mL,每日或隔日1次,3~5d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10次。结果:明显好转率89%,总有效率为95%。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9.

【维生素E】脑缺血过程中,因游离脂肪酸(FFA)蓄积及前列环素(PGI2)合成时活性氧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和游离基反应,这些因素互为因果,促进膜损害的进展,诱发和加重水肿。因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清除游离基是保护脑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维生素E存在于大部分活体膜、内质网及线粒体内,除能净化因脂质自动氧化产生的游离基外,尚能清除活性氧中的单价氧,还可通过与膜磷脂分子物理性结合或稳定非亚铁蛋白而起稳定膜作用。据报道,血小板中的生育酚(α-T)和促凝血因子的血小板血栓烷(TXA2)之间呈有意义的负相关系,表明维生素E有抗血栓和抗缺血的保护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96.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后,产生新生氧,使还原血红蛋白立即变为氧合血红蛋白,故可作为内给氧剂。有作者用3%的过氧化氢注射液,加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配合肝素、氢溴酸东莨菪碱等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患者94例,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平衡失调综合征是血液透析常见的重要并发症,可能与血液透析造成的低氧血症有关,用内给氧血液透析有减少或减轻并发失衡综合征的良好作用。

摘自:刘乐城.山西医药杂志,1985,14(6):368.

【山莨菪碱】山莨菪碱通过降低血液黏度,疏通微循环,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缺血区的血供而治疗脑血栓。有作者用山莨菪碱20~4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39例。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4%。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5.

【鲁卡因】据报道,以盐酸普鲁卡因0.5g加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7~10d为1疗程,间隔5d,共治疗6例。结果:1疗程治愈1例,2疗程治愈3例,1例2疗程有效,1例2疗程无效自动脱落。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3.

【苯妥英钠】苯妥英钠可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升高,HDL/LDL比值升高,纠正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缺血局部流量,保护脑组织,从而在防治缺血性心脑疾病中发挥作用。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6.

【阿司匹林】多个临床试验证明,阿司匹林、磺吡酮对防治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某些类型的脑卒中与死亡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些试验所使用的阿司匹林的剂量都较大(达1g/d),可能由于严重粥样硬化的动脉壁不能合成PGI2,所以阿司匹林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血小板TXA2的合成。另外,有的试验发现仅对男性患者有效。

摘自:孙庆伟.实用医学杂志,1989,4:24.

【左旋多巴】有作者用左旋多巴治疗10例脑梗死后精神症状患者,每日1.5~3g,分3次服完,结果9例精神症状有改善。

摘自:刁继泉.实用医学杂志,1988,4(4):13.

【金刚烷胺】治疗脑梗死所致的自发性意识低下。据报道,应用金刚烷胺治疗脑梗死所致的自发性意识低下,疗效显著。方法:金刚烷胺100~150mg/d(成人量),分2~3次口服。药量亦可随症状和年龄适当增减。连续服药8周。

摘自:陈昌友(译).湖北医药导报,1989,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