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鼻炎

一、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表现为鼻黏膜的慢性充血肿胀,称慢性单纯性鼻炎。若发展为鼻黏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表现。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

【肌苷】据报道,对于慢性鼻炎,用5%的肌苷注射液2mL,与生理盐水2mL混匀,在两侧下鼻甲黏膜内各注射2mL,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症状改善后可继续1个疗程,能获得较好效果。治疗216例、鼻塞症状消失者97例,流涕减少,鼻塞减轻者135例。

摘自:陈顺云.大众医学,1984,11:31.

【风油精】用风油精1~2滴滴于脱脂棉上,捻成棉球塞入鼻孔,可迅速有效改善症状,每日数次,每次所用风油精不超过2滴,以免出现烧灼感。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05.

【氟尿嘧啶】氟尿嘧啶能抑制细胞DNA的合成,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同时对增生细胞有杀伤作用。因此局部注射给药,可使鼻黏膜上皮下层增生的结缔组织细胞坏死,肥厚的下鼻甲收缩,通气受阻改善。据报道,80例患者(其中肥厚性70例,单纯性10例),经氟尿嘧啶(2.5%的溶液)4~6mL于下鼻甲肥厚部注射,每隔7d注射1次,3~4次为1疗程,可连续2~3个疗程。结果:32例治愈,44例好转,4例无效,治愈率为40%,有效率为95%,停药后随访0.5~1年,未见复发。

摘自:严冒涛.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83,18(3):167.

【当归注射液】用当归注射液治疗鼻炎120例,效果显著。方法:用5%的当归注射液于迎香(双)、印堂穴行穴位注射,每穴0.3~0.5mL。1次/d,5d为1疗程。药液注入后局部有轻度疼痛及酸麻感,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鼻炎(慢性单纯性、肥厚性、过敏性鼻炎和副鼻窦炎等)共120例,治愈73例,有效4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3%。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38.

【甘草流浸膏】有作者报道用甘草流浸膏治疗鼻窦炎、喉炎患者数百例,有效率在65%以上。方法:成人每次10mL,3次/d,儿童酌减。妇女月经期禁服。通过临床观察,该药有减少因鼻窦炎引起的分泌物,减轻喉炎引起的喉头水肿等作用。这一临床效果与甘草的抗炎作用和抗变态反应有关。

摘自:陈金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