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上皮癌与葡萄胎

二十三、绒毛膜上皮癌与葡萄胎

绒毛膜上皮癌是起源于胚胎性绒毛膜的恶性肿瘤。

葡萄胎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亦称水泡状胎块(HM)。葡萄胎分为2类:①完全性葡萄胎 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整个宫腔充满水泡,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及胚胎组织可见;②部分性葡萄胎 部分胎盘绒毛肿胀变性,局部滋养细胞增生,胚胎及胎儿组织可见,但胎儿多死亡,有时可见较孕龄小的活胎或畸胎,极少有足月婴诞生。

【穿心莲】有作者用穿心莲治疗绒毛膜上皮癌60例,效果较好。方法:用1%的穿心莲注射液静脉滴注,用量为50~100mL,稀释于5%~10%的葡萄糖液内,1次/d,30d为1疗程。若阴道有转移性结节者,在全身用药同时,并用穿心莲注射液于结节基底部注入,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5mL,可使结节完全消失。结果:单纯使用穿心莲注射治疗(保留子宫)治愈12例(其中4例恶性葡萄胎已再次怀孕、分娩),在治愈的47例中,绒毛膜上皮癌14例平均约需83d,恶性葡萄胎33例平均约需65d,治愈病例定期随诊复查,除2例外未见复发。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