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食管贲门痉挛
食管贲门痉挛又称贲门失弛缓,在食管运动功能紊乱的疾病中常见,临床表现为食管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食管下段括约肌不松弛,食物停滞在食管内,病程长者上段和中段食管显著扩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维拉帕米】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病理特征是因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张力过高,不能正常松弛,导致食物入胃困难甚或入胃不畅。研究表明,食管平滑肌和细胞内Ca2+有密切关系,维拉帕米等钙离子拮抗剂能降低LES的张力,降低自发性食管收缩的频率和幅度,缓解食管痉挛,从而使临床症状改善。有作者对2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静脉滴注维拉帕米(按体重0.15mg/kg),给药后12min LES张力下降至最低水平,平均下降31.4%,其后40min恢复原来水平,故认为维拉帕米用于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有效的。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93.
【硝苯地平】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障碍,特点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张力异常增高、食物难以通过。对此类患者,硝苯地平有降低LES张力的作用。有作者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对照研究,饭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20mg,15~20min LES张力显著下降,作用维持约1h。有作者报道29例经食管测压、食管钡透造影和内镜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服硝苯地平10~20mg,饭前30min舌下含服。经过一年多的临床观察,72.4%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仅3例无效。因此,作者认为硝苯地平尤其适用于手术禁忌或经其他治疗无效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国外有作者认为观察20例此类患者,其中包括经气囊扩张或肌切开术治疗无效的病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20mg后,其LES张力较用药前下降3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由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LES不能松弛,口服药物后不能很快被吸收,故以舌下含化给药为宜。
摘自:李世文,康满珍.老药新用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杨珺.中华内科杂志,1987,26(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