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简介
《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这本书是由邢鹏创作的,《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共有135章节
1
序
陶瓷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瓷不仅是人类造物史上最为普遍,最具生命力的艺术之一,而且它还较为清晰和形象地记录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变与...
2
前 言
本书所阐述的近现代陶瓷教育主要是相对之前的传统教育而言的,其实,在近现代的陶瓷教育史中,传统的陶瓷教育形式一直没有被截断,而是以一种改进了的传统教育形式存在着,...
3
目录
目 录 序 前 言 第一章 我国古代陶瓷教育概况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时间划分 (一)关于陶瓷概念 (二)关于教育的概念 (三)关于本书起止时间 第二节 我国古代...
4
第一章 我国古代陶瓷教育概况
...
5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时间划分
...
6
(一)关于陶瓷概念
陶瓷是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和其制品的通称。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
7
(二)关于教育的概念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教育即构建、教育即影响、教育即发现、教育即训练、教育即启蒙、教育即传授、教育即引导、教育即解...
8
(三)关于本书起止时间
《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这本书涉及的时间范围上启十九世纪中下期,下至二十一世纪初期,跨越三个世纪,约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时长。...
9
第二节 我国古代陶瓷产区及技术演变
我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它在我国的文化和工艺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业制品,陶器的产生与人类从游猎生活逐步过渡到定居生...
10
第三节 我国古代陶瓷教育模式
我国古代的陶瓷教育在历代陶工们的传承与创造,经历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后,形成了独立体系的陶瓷教育传承系统。总结古代陶瓷教育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民族习惯式...
11
(一)民族习惯式教育模式
上古之民,群聚穴居,茹毛饮血,一切行为习惯均系其自身本能之反应,毫无理论依据及教育模式可言。据目前的史料及学术研究来看,目前仍未有学者证实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瓷教育...
12
(二)官学式授受模式
《考工记》开宗明义就说,“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这一方面是说“百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百工”是属于官府手工业。郑玄注说,“百工司空事官之属”,“监百...
13
(三)家庭式教育模式
家庭式的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礼记·王制》中记载“: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谢、御、医、卜用百工。不贰事,不移官。”即凡是已从事某项专...
14
(四)师徒制模式
师徒制是学徒先拜师,然后边从事劳动边接受师傅关于操作技艺教育的一种传统的技艺教育方式。师徒制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兴起于奴隶社会,发展完善于封建社会,但作...
15
(五)行帮制教育模式
所谓行帮,即中国旧时城市中商人、手工业者或其他劳动者的帮派组织。[18]明代中后期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已出现端倪,加上国内陶瓷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国外陶瓷市场...
16
第二章 近代陶瓷教育的酝酿
...
17
第一节 传教士和早期驻外公使对西方国家基础科技知识的引入
...
18
(一)传教士对西方基础科技知识的引入
近代中国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的引入与西方传教士的东渡是分不开的。传教士是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步伐而来的,起初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由西方国家派...
19
(二)早期驻外公使对基础科技知识的引入
1867年12月,清廷派原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1870)为正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花翎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
20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实利教育的尝试与陶瓷教育的呼声
19 世纪60 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首次把科学技艺列入洋务学堂的课程内容中,打破了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大一统局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屈辱...
21
第三节 维新运动和“新政”时期陶瓷教育的发轫
光绪二十年(1894 年)七月,中日之间爆发了一场耗时8 个月之久的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继而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
22
第四节 工业革命后华瓷市场的丧失与守旧势力的滞固
...
23
(一)工业革命后华瓷市场的丧失
首先体现在国际市场方面,18 世纪后期,在现代化工业的先进生产力带动下,德、法、英等国的瓷器产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艺术样式,如德国麦森的硬质彩绘瓷和瓷塑、法...
24
(二)工业革命后华瓷守旧势力的滞固
18 世纪后期,在世界列强争先恐后地跨入工业化时代的历史时刻,我国却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美梦中,固守传统,安于现状,其中瓷业亦是如此。在西方国家的手工业相继完成工业...
25
第五节 清末赴日考察学习近代陶瓷教育的官吏、绅商和留学生
...
26
(一)清末赴日考察学习近代陶瓷教育的主要官吏
据统计,1898 年至1911 年间我国赴日考察人数有1200 人左右,大部分为公费派遣的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者、学校以及事业团体负责人,少数为自费的实业家等。[4...
27
(二)清末赴日考察学习近代陶瓷教育的绅商
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作为清末享有盛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将教育与实业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父教育而母实业”,[51]认为两者密不可分...
28
(三)清末赴日学习近代陶瓷教育的留学生
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在进入20 世纪后骤然勃兴。首先是留日高潮。据统计,从1896 年至1901 年到日本留学的不到200 人,1901 年以...
29
第三章 清末陶瓷专门学校和其他陶瓷教育机构的建立
陶瓷技艺及教育活动的影响,大都具有双向的互动性,我国古代陶瓷影响了世界数百年,这早已是不争之事实。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提升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上,而且对世界陶...
30
第一节 湖南官立瓷业学堂
在国家博物馆瓷器展厅前有这样一段介绍:“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和清王朝的日趋衰败,景德镇的制瓷业亦总体上呈现逐渐衰退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