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陶瓷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0 年10 月成立的原重工业部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建材科研机构。1954 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立,成立陶瓷研究室,主要从事建筑卫生陶瓷的研究与开发。1959 年10 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意见和原建工部的安排,开始筹建特种陶瓷研究室。1960 年建立了特种陶瓷研究室(代号451),成为我国最早开展特种陶瓷研究工作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1970 年体制下放,特种陶瓷研究部分留在北京,建筑卫生陶瓷部分则迁往陕西咸阳,建立陕西咸阳建筑陶瓷研究所(现改名为陕西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工业陶瓷部分迁往山东淄博,建立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所(现改名为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1971 年成立了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所,下设特种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机电热工、耐火材料、陶瓷冷加工和性能测试等研究室。1998 年,经原国家建材局批准,组建了国家建材局高性能陶瓷及精细工艺重点实验室。随着体制改革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陶瓷科学研究所近几十年来几经易名,历经陶瓷耐火材料研究所、高技术陶瓷研究所等名称的更改,现名为中国建筑材料学研究总院陶瓷科学研究院。
该院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主要下属单位之一,院址设在北京管庄,主要从事特种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绝热保温材料的研究和生产,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和专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特种陶瓷专业研究院。陶瓷科学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 名,硕士生导师5 名,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5 人。半个多世纪以来,陶瓷科学研究所完成国家科技攻关、“863”高技术、军工及民用科研项目200 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 项,建材行业科技进步奖16 项,主持起草了国家标准9 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多项,研制开发的特种陶瓷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兵器、核工业及工业生产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2008 年该院承担了北京奥运圣火攀登珠峰火种灯隔热材料研制工作,帮助奥运圣火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陶瓷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开发的材料体系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绝热保温材料等,并具备相关材料的科研、生产及陶瓷材料力学性能评价的技术和设备基础。结构陶瓷包括氧化铝、氧化锆、ZTA、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铝、硼化钛、C/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功能陶瓷包括微波介质和电容器介质粉料、各种溅射用靶材、磷硼扩散源等;绝热保温材料包括微孔硅酸钙绝热材料及柔性隔热材料等。陶瓷科学研究院不仅从事特种陶瓷的研究,还具备相关产品批量生产能力,拥有多条特种陶瓷产品生产线,军用特种陶瓷产品的生产已纳入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陶瓷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硅酸盐协会特陶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该院的陶瓷教育为高起点专业教育,与上海硅酸盐研究一样,该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8月14日,人事部、国人部发[2007]110 号文批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 年,国务院学位办学位发[2010]19号文批准该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总院每年招收博士生7 名,硕士生10 名,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 名。可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专业为材料学,可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