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上埠小学
江西萍乡上埠小学依照当时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法》的精神,结合当地亦属于陶瓷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该小学开设了陶业科。在《江西地方教育》第二十四期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形:本期县政府仍委任王涵为校长,该校自王校长在去年秋接办以来,对于校务,悉心整理,本年学生,渐见发达,已达百余名,为进来所未有,前奉上峰训令,添设陶业科,现又聘请罗季宣技士常住校教授陶工,该校復属行新连,每日早晚升降国旗,军乐悠扬,校舍復修整一新,颇得地方称许云。[56]从中可以发现,不仅当时该校的陶业科的教师水平较高,而且对于学生思想和身体也有着一定规格的要求。
参考书目
[1]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二十卷.纺织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P510.
[2]《教育世界消息:教育部注重职业教育之通令》[J].载教育杂志第23 卷第5 号.1931 年5 月.
[3]钟鲁斋:《关于吾国教育改进的疑问与讨论》[J].民族.第3 卷第4 期.1935 年4 月.
[4]《十九年度全国中等教育统计》[N].申报.1934 年3 月28 日.
[5]《教育世界消息:教育部注重职业教育之通令》[J].载教育杂志.第23 卷第5 号.1931 年5 月.
[6]顾树森:《最近一年至普通教育》[J].时事年刊(1930—1931).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31.
[7]《江西省立各学校十七年度概况一览》[N].江西省教育公报.1928 年10 月.
[8]陶校编委会:《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刊》[M].南昌印记.1930.P2.
[9]民国政府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上册.上海:开明书店.1934.P384.
[10]陶校编委会:《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刊》[M].南昌印记.1930.
[11]《陈厅长请在景德镇设国立陶业专科学校》[R].江西教育公报.1929 年8 月.
[12]陶校编委会编:《江西省立陶瓷学校校刊》[M].南昌印记印刷所.1930.P26.
[13]陶校编委会编:《江西省立陶瓷学校校刊》[M].南昌:南昌印记印刷所.1930.P35.
[14]汤大伦:《杜重远与九江广大瓷厂》.载于《景德镇文史资料》第五辑.P102.
[15]孙文:《建国方略之二 实业计划 物质建设-戊 鄱阳港》[R].粤京.1921 年10 月10 日.
[16]《陶业学校与实验所迁浔购买地址经决议通过令厅拨款》[R].江西省政府训令.财字第2073 号.二十三年(1934)四月五日.载于江西省政府公报第八十三期.公牍P31.
[17]《视察各省市职业教育报告.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R].1935 年2 月13 日载于《民国教育史料丛刊1052 册》[M].P350.
[18]《准训练总监部咨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教官张仲雅已令江西军训会传令嘉奖等由》.教育部公报.1935 年第7 卷.P19.
[19]张学君.张莉红编:《四川近代工业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20]钟永毅:《江津县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P657.
[21]《视察四川省职业教育报告》[R].教育部训令第14998 号.1935 年10 月载于李文景,马小泉:《民国教育史料丛刊》[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P381.
[22]章继南:《陶瓷职业概况》[M].南京:国立编译馆.1943.P18.
[23]视察四川省职业教育报告》[R].教育部训令第14998 号.1935 年10.月载于李文景,马小泉.《民国教育史料丛刊》[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P378.
[24]《视察四川省职业教育报告》[R].教育部训令第14998 号.1935 年10 月.载于李文景,马小泉《民国教育史料丛刊》[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P383-385.
[25]《视察四川省职业教育报告》[R].教育部训令第14998 号.1935 年10.月载于李文景,马小泉.《民国教育史料丛刊》[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P378.
[26]《视察四川省职业教育报告》[R].教育部训令第14998 号.1935 年10.月载于李文景,马小泉.《民国教育史料丛刊》[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P379.
[27]《省立重庆高级陶瓷职业学校并入高等工业职业学校办理》[J].四川教育.第1 卷第12 期.1937.P109.
[28]《令景德市立初中应因地制宜改办陶业或其他工业学校》.江西教育行政旬刊.第1 卷第3 期.1932.P11-21.
[29]《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视察报告》[R].江西教育.1935 年.第二十二期.视导报告.
[30]陈建中,陈丽华,陈丽芳著:《中国德化瓷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P249.
[31]王世杰:《德化瓷业之考察与瓷业改良场之计划》[J].福建教育(1935 年)1936第2 卷第2 期P19-105.
[32]陈庆南:《德化瓷业之探讨与实施》[J].闽政月刊教育辑1937 年第1 卷第1 期P87-103.
[33]林合龙:《德化陶瓷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P136.
[34]陈建中,陈丽华,陈丽芳著:《中国德化瓷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P249.
[35]《教育厅筹办磁业学校》[J].江苏月报.1935 年.第3 卷.第3 期.
[36]章继南:《陶瓷职业概况》[M].南京:国立编译馆.1943.P18.
[37]周幽东:《宜兴陶业改进方略》.商业杂志.1929 第4 卷第5 期.P85.
[38]《江苏省二十三年度职业学校实施概况简表》[J].江苏教育第四卷第10 期.1935 年10 月.P114.
[39]李中华:《1917—1937 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5.P76.
[40]彭飞:《1918 年—1937 年国立北平艺专教职员名录》[J].美术研究.2013.3.
[41]《艺术专科学校决定分四科》[N].北平晨报.1934 年3 月15 日.
[42]叶麟趾:《扩充窑业教育之意见》[J].化学季刊.1933 年第2 期.P16-23.
[43]《教育通讯月刊》1947 年第2 卷复刊第11 期.P18-19.
[44]蔡元培:《创立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J].见中国美术学院编委会.《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年》[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P127.
[45]林文铮:《介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本校艺术教育大纲》[J].载于亚波罗第十三期1934 年3 月.
[46]浙江省档案馆:《国立艺专各学科课程纲要》,档案号:L056-001-0027-57.
[47]《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务规程》.1930 年.载于《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年华》[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P143.
[48]林文铮:《介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本校艺术教育大纲》载于亚波罗第十三期1934 年3 月.P1179.
[49]中国美术学院编委会:《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年》[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P144.
[50]宋忠元主编:《艺术摇篮——浙江美术学院六十年》[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P20.
[51]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P90.
[52]摘自艺术百科.《林风眠人物年谱》[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69926108824934059.html.
[53]雷圭元:《回溯三十年来中国之图案教育》[J].《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第廿年校庆特刊》[M].1947.
[54]《核准工专学校开办陶瓷科土木工程专科》[J].第225 期广东省教育公报.1933 年5 月24 日.第375 号令.
[55]冯天畏,高显桢:《景德镇第一所女子学校——女子公学》[J].见景德镇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景德镇文史资料》(第八辑)[M].乐平:乐平县印刷厂印刷.1992.P123.
[56]《萍乡上埠小学添设陶业科》[J].江西地方教育.第二十四期.1935 年.
【注释】
[1]陈礼江(1896—1984),字逸民,1922年留学美国普尔度大学、芝加哥大学,获硕士学位。1924年回国,任武昌师大教务长、教授。1927 年受任于江西省省府委员、教育厅厅长。先后在中山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单位担任教授及行政领导。
[2]邹俊章(1897—1931年),字维渭,江西南昌人,留学美国,获纽约州立大学陶业学士、意林诺大学陶业硕士学位,英国薛菲尔特大学研究员,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场场长。
[3]课表内容由陶校编委会编:《江西省立陶瓷学校校刊》[J].南昌印记印刷所.1930 年.P111-114 整理而来.
[4]其一交通不便且多匪患;其二距制瓷中心较远,不便学生考察实习;其三报考学生,多属附近农家子弟,对于陶业兴趣较寡;其四鄱阳中学较多,职业类学校招生不易。
[5]其一学生便于观感;其二利于产学研结合;其三利于贫苦学生勤工俭学;其四陶瓷业氛围浓郁;其五学生就业方便;其六招生容易;其七有利于提倡女子职业教育;其八便于扩大教育范围及就业面。(根据《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校刊》中的原文内容稍做归纳而来)。
[6]项缦卿,字庚云,浮梁里村人,生于光绪初年,江西优级师范学堂毕业,曾在江西省教育厅任职20 多年,为省级视学,中间一度任彭泽县县长。
[7]王纲,浙江义乌人,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窑业专业。
[8]王世杰,四川人,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窑业系毕业,曾在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任教。
[9]“南学巴黎,北学东京”:“南”即指杭州国立艺专,“北”是指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该校引入的是日本的图案教育体系。
[10]梁启煜(1911.11—1995.7),别名子辉、子斐,湖南藏江人,擅长陶瓷美术。1937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曾任教于成都女师、南虹艺校。历任杭州国立艺专副教授,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主编有《四川陶器工艺》。获奖作品有《泡菜坛》《西绿釉粑花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