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陶瓷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瓷不仅是人类造物史上最为普遍,最具生命力的艺术之一,而且它还较为清晰和形象地记录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变与进步的历史进程。作为人类最早发明的器物——陶器,它不仅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也被认为是新、旧石器时代交替的标志之一。如果说陶器是人类的共同发明,瓷器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作为前工业时代工艺和技术最为复杂的器物之一,成熟的瓷器烧造技艺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引领世界的技术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原生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
瓷器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早在南宋嘉定六年(1213),日本加藤四郎随禅僧道元赴我国福建泉州的德化学习制瓷技术,归国后将我国制瓷技术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濑户烧”。航海大发现以后,中西直接贸易让瓷器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产品,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国”。欧洲社会对中国瓷器疯狂追求也开启了自身制作瓷器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法国的耶稣教会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在景德镇经过长达十年的观察和学习,最终发现了中国制瓷秘密,并将其传播到欧洲,开启了近代西方制瓷技术发展的先河。
世事变迁,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形成了新型的陶瓷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曾经引领世界陶瓷业发展近千年的中国陶瓷在竞争中落后,并最终被打败。在盛衰的对比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科技和教育的作用,为了再次实现中国瓷业的发展和振兴,近代瓷业先贤们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教育成为他们的首选,教育也是促使中国瓷业发展的驱动力。
中国有着悠久的陶瓷教育历史,但这种建立在手工业师徒制基础上的教育传承模式在现代大工业发展的背景下,有诸多的不足。因此,新型教育模式成为与大工业发展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在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劫难后,瓷业改良的先贤们指出“我国陶业今日之落后,不在于技艺之不精而在学术之未讲”,1896 年,张之洞率先上书光绪帝,申请开办陶瓷学堂教育,拉开了发展近代陶瓷教育的帷幕,这一幕与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前身(东京职工学校)、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中开设陶瓷科目几乎同步,值得玩味的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批陶瓷教育家大多出自上述学校。
民国时期,我国新型的陶瓷教育机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中、高级陶瓷专门学校、中央研究院陶瓷试验场、中央工业试验所窑业实验室、各省工业试验所中设立陶瓷科室等,这些陶瓷教育科研机构的创建与发展有力地改变了我国旧式工业墨守成规、不思改进的现象,转而向着讲求学理、遵循科学的现代化工业发展方向迈进,从而研发出电瓷、化学用瓷等工业用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陶瓷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是位居产瓷区的陶瓷专门院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高等陶瓷教育体系,在带动和引领地域经济、繁荣发展特色文化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次在相关重点高校中,陶瓷作为一门学科或一个专业,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应用在军工、航天、医疗等方面的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大国崛起、中国梦、中国制造2025 等一系列强国战略目标的设定,我国的陶瓷教育在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面前,再一次面临道路选择和深化改革的难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以什么样的眼光和态度对待我国现有的行业教育,是当下的陶瓷行业教育者必须面对并亟须研究解决的一大时代课题。
回顾我国近现代的陶瓷教育发展史,一大批立志于此行业教育发展的先贤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以坚忍不拔之志引进、创办、改良和推进着陶瓷教育的近现代化,其中诸多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办学思想和道路探索,值得学者和业界人士研究和学习。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学术界一直没有相关的专著来梳理这段历史。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本科院校,在陶瓷科研、艺术和教育文化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也应该承担这项任务。近年来,年轻学者邢鹏通过长期查找资料、精心研究,最终以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为主题,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梳理和写作。
年轻学者邢鹏所著的此书以陶瓷行业教育为切入点,梳理、归纳和总结了中国陶瓷教育在近现代这一宏观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困顿与突破的历史脉络,从而揭示和探究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行业教育对于行业发展的矛盾关系,以期探寻出我国陶瓷行业教育在近现代时期中嬗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览全书,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该书信息量大,且资料翔实,该书中所记载的一些教育机构,对于我这个从事陶瓷教育数十载的陶瓷教育者来说都未曾知晓,其中很多文献资料均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相关档案馆中查阅获取的,其史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相对真实可靠;其二,定位准确,客观自然,该书将陶瓷行业教育放到中国近现代大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来写,在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没有就事论事的个案突兀疑惑感;其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专门史,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其中的办学宗旨、理念、目标等意识形态的演变,师资、学制、招生、就业等制度的设置与发展等,不仅对与陶瓷教育爱好者具有较大的参考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丰富整个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该部著作正值国家进行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刻撰写出版,其时代价值必然得到一定的认可。
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是一项艰苦的研究,年轻学者邢鹏以自己的努力和开拓精神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大门。但其中依旧有许多需要思考和深入分析的地方,也希望他能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也期待更多学者加入这项研究之中,是为序。
原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教授
2017 年4 月于上海寓所